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育儿孕婴 > 育儿知识 > 正文

【MOTHERGOOSE.育儿知识】如何培养0~3岁孩子规则感?这些家长需要知道......

发布日期:2022/3/14 14:30:47 浏览:173

一说到规则,可能很多父母会表示反感,因为在一心想让孩子拥有快乐、自由自在童年的新时代父母眼里,规则似乎等于束缚、禁止、反抗。

但婴幼儿期却是规则意识的重要启蒙时期。

许多宝宝入园后,难以适应幼儿园生活,上小学后各种顽皮行为、学习困难、乃至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这可能都源于3岁前规则意识的缺失。

孩子3岁前,家长有意识帮宝宝养成规律作息的好习惯,不仅有利于宝宝的健康发育成长,且有利于Ta今后学会自律。

这些好习惯对宝宝而言,将会受益终身。

1~2岁孩子规则意识培养

尊重宝宝的成长规律和个性发展

是家长教育宝宝“讲规则”时必须遵守的原则

满足孩子的秩序感

孩子一般1岁以后,会渐渐表现出对秩序的敏感。

一些孩子会开始注重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或物体摆放的空间等。

孩子会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思考和学习,Ta们喜欢熟悉的生活程序;重复性的、有规律的生活会让Ta们觉得有安全感,并有利于Ta们意识到这些习惯的存在,从而逐渐建立习惯。

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满足孩子的秩序感,并利用秩序感建立初步的规则。

如果孩子的秩序要求是合理的,不妨接纳Ta的情绪,顺应其秩序感发展的需要。

对于原则性的需求,如果不能够满足宝宝,就需要灵活变通,通过拥抱共情、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来平息宝宝的情绪。

保证规则的合理性

规则应尽可能地少并且有必要,避免无法执行或最终取消。

在说“不行”之前,先迅速地想一想这条规矩是否能长时间坚持;我们希望什么、反对什么,要让宝宝非常明白。

为孩子建立有规律的生活程序,让Ta们对生活的“规定动作”有预见性,行为习惯养成了,孩子就不会觉得建立规则是一种禁止。

不能强迫孩子服从

应该积极引导宝宝表现出适当的行为,可以通过语气和表情传达你的想法,可以很坚决也很积极,但不要过度。

比如在游乐场的规则。告诉孩子,别的小朋友在玩秋千,你不能一下子把小朋友揪下来,否则有可能伤害到Ta。

告诉孩子玩秋千的规则——你可以等一下,或者礼貌地问“什么时候可以轮到我”,或者先去玩别的。

家长不仅仅是解释规则,还要为孩子提供一些解决方法,让孩子自己选择和决定,发挥Ta的主动性。

坚持自身的原则

无原则的宽容和耐心,会使孩子走入歧途。

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时,可以用安慰和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来对待。比如:宝宝不喜欢坐在汽车安全座椅上,你可以安慰他,并跟他说:“我知道你不喜欢被捆绑的感觉,但你必须这样做。然后把他放进儿童安全座椅,用其他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

1-2岁阶段的重点在于预防。比如,当孩子会爬以后,就会到处探索,我们要做的是尽量保证家里的环境安全,把容易让孩子受伤的物品都收好,把桌角等包好,把电源插座盖住等,做好预防措施。

让孩子能够尽情去探索,而不是整天跟在孩子后面这个不许那个不许。如果宝宝闯入了“禁区”,把Ta带走就好了。

2~3岁孩子规则意识培养

开始叛逆,不能硬碰硬

2岁以后,孩子进入了规则的敏感期,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帮孩子建立规则。不过,孩子同时也进入到第一个独立期,或者称为叛逆期。

Ta们以自我为中心,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不”,不喜欢被安排,更多想感受和表现自己的能力——尝试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即使做不好,也不要父母帮忙。

这时要切忌硬碰硬,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抗。

你要明确地告诉Ta你的期望,给宝宝提供简单的选择,不要过高估计Ta的能力;如果有必要,和Ta一起做事,让他知道你的工作对Ta来说也是有难度的。

建立共情,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如果孩子打人,爸爸妈妈要用Ta能听懂的话告诉他“我们不打人”、“打人会很疼的”。

慢慢地让Ta了解别人的感受,在孩子发脾气时,家长也应尽量温和、亲密地对待Ta,直到Ta停止发脾气为止。

最重要的是,直接告诉宝宝怎么做才是积极的、对Ta有帮助的。

转移孩子注意力

这个年龄的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容易就钻研一件Ta认为有趣的事儿,当然也包括一些不能尝试的“坏事儿”

比如:孩子在垃圾桶里“挖宝藏“,这是必须要制止的事情。但又不能对他发脾气,也不能粗暴把他强制带离,怎么办?

这时准备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吸引Ta去开辟另外一个“战场“。当开始新游戏时,Ta会很快忘掉自己刚刚在“钻研”的东西。

在培养孩子规则感的过程中家长还需要避免一个误区:规则的随意性

如果规则只是父母为了自己的方便和感受,想起一出是一出,比如同样一件事只有当自己不能容忍时才想起,那么家里可能就变成随时随地都可能有“新规则”。

这样制定的规则是没有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孩子自然也无法接受。

比如,我们都认同打人是不可以的,但现实生活中常常是小打小闹可以容许,打人打到别人哭、打到疼就不可以,这样去和孩子解释,孩子很难判断“这件事情我到底可不可以去做”。

所以,父母在制定规则时要注意,要根据事情的性质来决定,而不是由事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别因为随意性,让孩子无法理解自己行为的界限,不理解规则的界限。

孩子是否能把握好人生的舵和罗盘,关键还是看家长在早期对孩子规则的培养。家长把握好能够让孩子受益一生。

所以,粑粑麻麻要把握好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规则感吧。

最新育儿知识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