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育儿孕婴 > 育儿知识 > 正文

忍不住了,看到那么多人追捧这样的育儿方法,我就火大

发布日期:2022/3/15 11:37:33 浏览:138

来源时间为:2022-03-15

忍不住了,看到那么多人追捧这样的育儿方法,我就火大

2022-03-1509:02:39来源: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至好友和朋友圈

最近,有个90后妈妈给我截了几个相似的图(见方),让我用学过的早期儿童教育专业知识,看看这样的全科早教法靠不靠谱。

一问,她的娃才2岁……

她说,现在妈妈群里,经常有这样的视频传播,而且晒娃的成果都非常显著。

学育儿都想为了孩子好,但面对如此热门的育儿法,学之前需要先弄明白到底是“真有用”还是“真有害”。

今天就来盘点这些网红育儿法,文末还附加如何练就火眼金睛的本领。

01

“鸡娃”下沉到早教

先来说说上头截图的,让人“怦然心动”的全科早教法。

相信不少妈妈都刷到过这样的视频,换位思考,我是个新手妈妈,也容易产生错觉:

真是太好的计划了!看完立马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对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妈妈充满信心。

看这“全科早教”多么贴心:

按各学科出发,设计在家早教方案,课表包含语、数、英等学龄后的科目,还有语言表达、逻辑、演讲等技能“培训”,更是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免费学习资源、规划好的路线图、有自制的高级教材。

有些视频上说:

一定要去做一些孩子在这个年龄效率更高的、发掘孩子潜能的事情,专注在这些事上面。

下面这个就更夸张:

于是抓着一两岁的小小娃开始背单词:家里的、车上的,都贴满了家长每天精心准备的名诗,重复式轰炸地让娃背(还说,趁着娃小,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最好塑造)。

鸡娃的时间表,简直比职场上的996、007还可怕:孩子白天玩没时间,行,睡前必须再抓紧学上2小时!

大家注意,下面这些内容都是3岁前的孩子哦~

这样一份份满满当当的计划,斗志昂扬的煽动视频,每一字都打在了妈妈们的软肋上。

但转头一看,自己的孩子好像根本不像视频里的天使宝宝一样坐得住,对这些知识都不感兴趣,是不是我的方法有问题?

“其他孩子都这样,我家怎么就不行?我家不照着做,会不会就落后了?”

一旦妈妈们这样想,目的就达到了——哗啦啦的都是流量啊,“鸡娃”就是万能的流量密码。

必须打假!所谓的“全科早教”,彻彻底底不靠谱:

1、追根溯源,全科早教概念并不存在,只是个网络用语。

在网络上,确实有一套叫《美国学前全科练习》的书被当做练习册,这个“全科”其实只是中文翻译。

这套书不错的,但看过的就知道,它提倡的反而是不分学科,而是注重知识全面运用于生活的练习册。

而且,第一级也是给4-5岁,幼儿园以上的孩子推荐的。

但没想到现实中,这个网络用语被生搬过来,就变成了给0-3岁的孩子来个“语数外”全套启蒙了。

2、学科化的课程设计,并不符合学龄前的孩子学习的规律,更不适合所有孩子。

儿童是通过观察、模仿、投入玩耍来进行对事物的探索学习的。儿童学习规律一定是先从具象,再到形象,最后变成抽象。

拿数学启蒙举例,3岁前的孩子是无法理解抽象的“1”是什么意思的,最好的启蒙方法就是,让孩子看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1”,一个苹果,一个车子,一把椅子,一个娃娃。

帮助孩子建立具体的“一一对应”,然后慢慢地从生活中的物体,变成书里的形状这样的形象化概念,直到接近学龄的有效衔接,才真正具有抽象数字概念。

脱离了这样的数感思维的培养,单纯追求100以内的数字认识是毫无意义的。

再比如英语启蒙,语言启蒙的规律就是,听说先行,读写跟上。没有早期大量的听说输入,缺少语言环境,这是非常低效并且会打击学习动力的方法。

在英语作为母语的欧美国家,分级阅读的引入时间都是3岁以后,试想他们的语言输入量和我们能比吗?

再比如自主阅读,网上曾经大举宣传,说自然拼读是国外孩子学习英语的先进教学法。

但里面有一些隐形条件,并没告诉你的:自然拼读,需要听说词汇量要大于3000个,最好是5000个(即使是英语为母语的孩子,也要等到至少4岁才开始)

3、过早教学,破坏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加大父母的焦虑。

一旦你接受了这样的“全科”启蒙,最直接的害处就是,你会无比焦虑。

因为“全科”启蒙,意味着就是孩子3岁前,就能按部就班地车轮学习,而且和视频里的孩子一样,动辄就能坐上1小时。

而且这些视频还会晒阶段性学习成果,我们就会对照。

这从根子上就认为,孩子是个标准件,每个年纪都有量化学习成果的学习方式。

学龄前启蒙,最关键的是明白三个道理:让土壤准备好,知道“机会成本”和亲子联结。

学龄前的孩子的海马体还没发育完善(大脑中负责记忆力的部分),所以“提前学”意味着就是,

花费额外气力让还没准备好的大脑做目前不擅长的事,而忽略了这个阶段大脑真正擅长的窗口期:

比如孩子的具象思维、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内驱力,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等。

而如果你还是坚信这些方法的,那么你肯定还会因为孩子达不到而焦虑,甚至还会逼迫孩子强行坐着学习。

这样的高压亲子关系,也会损害孩子的安全感,包括大脑的发育。

这种网红早教,百害无一利!必须打假!

但我们真正要警惕的是,明明是有害的东西,为什么就能红起来,为什么就有那么多妈妈追捧?

焦虑背后需要出路,那么鸡娃成了流量秘密,一通炒作之后,衍生了大堆的课程和书籍,买单的妈妈自然很多。

02

批量生产的毒鸡汤

和育儿小贴士

除了网红全科启蒙,还需要警惕的就是像“街头牛皮癣”、“小广告”一样的育儿宝典、鸡汤,现在在网络上真的是层出不穷。

比如这些:

一份二胎端水“宝典”,七条里面有两条都和“揍”相关;

各式各样的鼓吹不分床睡会影响孩子的性别意识,和长辈睡会有疾病风险,甚至阻碍心智成长:

各种专注力不好的原因,和培养的小妙招:

是不是有时候听着也挺有道理的,立马想按下截屏、转发了呢?

但看得多了发现也不对劲,发这些的人,都是谁?再刷一刷,就发现这些内容是如此高度相似(谁抄谁的已经找不到源头了)。

拼凑,真假混着说最难识别,这些内容也少看。

1、首先,这些拿着传播知识的旗号的言论,最大作用就是迎合情绪,贩卖焦虑。

比如,跟爷爷奶奶睡会有疾病风险这类的,如果父母本来就没有选择,需要长辈带娃的家庭,是不是本来就更能迎合一部分人的偏见呢?抓住隔代育儿矛盾往伤口里再撒一把盐。

妈妈在孩子的问题面前,就是容易有更强烈的情绪、倾向、偏见,特别喜欢这种东西,于是,这样的内容就更易于传播了。

2、这些育儿宝典,通常单摘一句话看起来都没有问题,对的错的混一起,似是而非,但最要紧的是,最后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倒是能引发不良情绪和焦虑。

3、最后,揭露一下这些金句、宝典的生产方式:(这是小助理在查资料的时候偶然发现的)。

看看这个娴熟的生产流程,原来这些爆款都是疯狂拼凑、无限复制来的,你还愿意,为这样的内容点赞么?

03

练就火眼金睛

网络上真假难辨的育儿知识,全拿出来讨论也不太现实,下面这三点,我觉得基本可以让大家少上当。

1、关于学科教育/鸡娃

各种鸡娃的日程、课程、学龄前就分学科的,学龄后无限刷题的,国家都用双减政策明确划出界限了,大家就不要再跟着上了;

家庭教育的意义所在,就是去补全那些学校没有的,而不是还重点强化学校有的。

2、关于卖点

凡是告诉你,找准一个点、一刀切,一招灵,怎么万能怎么宣传的方法,不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没有多维度分析的育儿理念,也都不太靠谱;

盲目跟风前,记得去搞清楚这三个问题:它是什么?它能解决什么问题?适合哪一类孩子?

3、关于焦虑

最后,一切刺激你更加焦虑的,看完让人情绪更不稳定、看着自己孩子更不顺眼的,请直接反手点退出、关掉别看啦~

我们总在说,选择太难了,其实可能是我们想要的太多了。

最近疫情吃紧,很多地方幼儿园、学校,甚至课外班都停课了,在这个所有人都被内卷逼着拼命奔跑的时代,疫情一次又一次给我们踩刹车。

现在的孩子们和妈妈们,都已经够辛苦了,一定要学会给自己松绑,给孩子松绑,既然都强制刹车了,那就好好休息一下吧。

正在团

大J叨叨叨

昨天发了《》,看了大家的留言才发现,这波疫情的影响比我想象的更大。

我们家仿佛也是一夜之间回到了两年前,我和小D爸爸都在家办公,每晚对照着我们的工作安排和小D的网课,大家分工排班。

但和两年前不同的是,我们全家都有了共识,“家里蹲”最关键的是,一家人开开心心,彼此都放低了期望和要求。

也是想和你们说,累了的时候别勉强,放过自己,放过孩子,身心健康真的比什么都重要。

对了,最近很治愈的一件事就是,我整理了换季衣物,看着干净清爽的衣橱,心情莫名就好了。

小队长在隔壁号开团千趣会的春夏衣服,我也准备给小D选几件。他家主打舒适简约,需要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哦

最新育儿知识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