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育儿孕婴 > 育儿知识 > 正文

为了我们的孩子:让科学育儿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发布日期:2017/6/11 13:04:44 浏览:1108

小编前言: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家长身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面对孩子?孩子有错动辄责打?孩子的要求无条件都满足?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更加快乐的生活,也为了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教育部:推动科学育儿知识进万家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

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指出,我国将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学前教育国家重大项目,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建立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与运行保障机制,出台《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标准》,规范办园行为,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监督管理,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详细

“别人家的孩子”挂嘴边——我家孩子总不如?

润物细无声请用心灌溉……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甚至是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很深远的影响。一颗小小的种子,谁能料想到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呢?

别对娃娃说——“你看人家谁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缺陷,别说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就是你历经世事沧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验满腹的大人,也有不如人的地方。而这样拿自己孩子短处和别人长处对比,不仅不会让孩子完善,更有可能的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从而让孩子陷入困境。》》详细

别对娃娃说——“别人抢你东西,你不会抢他的啊”

大人看着自己孩子受欺负,心里不爽,但又实在不好意思亲自动手去帮孩子抢,只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能争口气,于是就教育孩子,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还回来。

想想,这样的思想多么可怕,以怨报怨,怨怨相报何时了。》》详细

别对娃娃说——“爸爸对你好还是妈妈对你好?”

只要是自己的孩子,无论爸爸妈妈对孩子都不可能有了差心,这种情况下问出这样的问题就是无事生非。很明显,孩子很难在这个问题里做出什么选择,因为在他心里,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详细

别对娃娃说——“谁欺负你,爸爸(妈妈)去给你打他”

这句话很平常,或许在说出口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目的性,只是父母为表示对孩子的喜爱,是啊,孩子是心头肉,自己还舍不得捅一指头呢,别人要敢打还不急了眼?但这样的话说多了,就会给孩子这样一种心理暗示:别人欺负我,我不怕,我爸爸(妈妈)会给我报仇。再往下发展,或许会主动去欺负别人,反正有父母在背后撑腰呢。》》详细

“亲子消费”热潮席卷——价格昂贵,咬牙承受?

自从有了娃,咱都不差钱?

“小鬼当家”已不再是一句简单的玩笑话,还催生出一个快速膨胀的市场。另外,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质决定他们是一个以具体感官触摸和体验为主的消费群体,电子商务对由儿童决定的消费天然没有吸引力,这是购物中心可以倚重儿童业态以抗衡电子商务对其影响的内在因素。

养个孩子要多少钱不同收入账单迥异16年花60万?

十年前,“孩奴”这个词特别流行。2004年,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徐安琪发表了一篇有关抚养孩子的经济成本报告,核算出徐汇区家长从孩子刚出生到30岁,共要在孩子身上投入49万元。这一报告在当时引起了社会不小的轰动。

在广州,一个比较宽裕的城镇家庭养一个孩子要投入多少财力、人力?本报记者访问了28户广州户籍家庭,让他们计算自己的育儿成本。他们平均每月花在孩子身上的钱为2700元,从孩子出生到上小学前,保守估计要花20万元左右。

尽管孩子越来越“金贵”,但有近50的家庭已计划要二孩,有10已育二孩。他们最普遍的理由是“一个孩子太孤单”,而他们也预计,第二个孩子可以不用花那么多钱,因为耐用品、保姆、学位等资源是可以共享的。》》详细

各地“孩奴”清单——爸爸妈妈不差钱?

北京网友:孩子暑假旅游、培训花销超万元

幼儿园放暑假,4岁的小悠悠也像模像样地享受起了“休闲时光”。光是游轮她就坐了两趟:第一次韩国,第二次日韩,姥姥姥爷全程陪同。为了让孩子玩好,妈妈光是旅游支出就超过两万元。

“父母帮我带孩子,当然是我出钱了,这两趟花了2万2左右吧。虽然孩子可以免船费,但其他项目,如岸上观光费等都是要交的。还有购物呢!”悠悠妈说,游轮上适合孩子参与的项目很多,又加上乘船出海和结交小伙伴的新鲜感,悠悠第一趟就“玩疯了”,回北京之后别的各种休闲项目都瞧不上,天天和妈妈央求再去一次。

悠悠妈“招架不住”女儿的央求同意了,但把第二次游轮出游的时间安排在8月下旬。这其中间隔的一个月,悠悠都特别听话,因为心心念念都想着再次乘船出海去玩,平常总缠着妈妈要买的那些好吃的、新裙子和新玩具就都没有了吸引力。》》详细

西安网友:十年花费35.5万元课外培训占到30

要不要生二胎?符合政策的刘芳芳一度摇摆不定。前几天,她将女儿十年的养育费用进行统计后发现,十年来女儿共花费了35.5万元左右,其中用于孩子课外素质培训的费用占到了30左右,尤其是2013年,女儿特长培训费达到了42720元。“女儿才上小学四年级,居然花了35.5万元,立马灭了自己的想法,立足于培优一个了。”作为事业单位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刘芳芳只叹“小儿难养”。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家长都重视孩子素质方面的培训,而这方面的花费也居高不下。》》详细

武汉网友:供孩子读初中花销12万

武汉网友ST360称,孩子上初中,花费了12万元。账单如下,择校花费:4万元;培优费用:6万元;电子数码产品:2万元,其中手机3000元左右,中考结束后给配置了苹果笔记本。

不少网友感叹,为了孩子的未来,父母们真是尽其所能。家住梨园的刘女士,孩子就读于水果湖第二中学。她表示,孩子上对口中学,没花多少钱。“择校没花钱,每个月家教650元,每天20元零用钱;如今放暑假,家里给报了补习班,1200元。”刘女士粗略算了算,“每个月车费100,资料费200元……算起来,一学年至少也要8000元左右。”“我家女儿每学期学费3000多元,加上午餐费和杂费(含零花钱),优录择校费1.2万,算起来花了3万多。”家住光谷的何女士表示,“孩子三年都没有参加培优,目前在一所重点高中就读。”但也有不少家长表示,初中三年在12万元以上不足为奇。家住汉口常青花园附近的李女士,女儿在某外语学校就读,“算上培优费用,初中至少花费15万元。”》》详细

下班回家开电脑——游戏、八卦、网购不停歇?

电脑手机抢走了爸爸妈妈?

“双休日,我希望父母陪自己出去走动走动,可父母宁愿在那玩电脑、玩手机,也不愿意和自己多说一句话。”三角湖小学四年级位女生小敏(化名)和两名同学一走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哭诉手机和电脑“抢走”自己的爸爸妈妈。你是否因为玩手机或电脑游戏而忽略了与孩子交流?别让手机和电脑成为你和孩子之间的“第三者”……

[微调查]

你是否因为玩手机或电脑游戏而忽略了与孩子交流?记者在三个小学生班级“家长群”发起一次小调查。97位家长进行了回应,其中有73位家长坦言“曾有过”,更有家长检讨说“经常”。》》详细

调查:父母过度关注手机或会影响亲子关系

手机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比如使用手机成瘾甚至无手机恐惧症。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父母沉溺手机或会影响亲子关系。

波士顿医疗中心行为儿科学专家珍妮·拉德斯基带领研究小组观察带小孩在快餐店就餐的父母。研究小组共观察了55位父母,他们的小孩年龄均低于10岁。研究人员依照父母进餐过程中接触手机的程度,对照观察他们小孩当时的行为表现。

统计显示,三分之一的父母在进餐过程中不时使用手机;73%的父母进餐过程中至少使用一次手机;超过15%的父母在进餐过程接近尾声时使用手机,而此时孩子仍在进食。

拉德斯基的研究显示,当父母花更多时间关注手机时,多数孩子变得焦躁不安,并试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引起父母注意,不过也有孩子“自娱自乐”的个例。

英国《每日邮报》10日援引拉德斯基的话报道:“当看护者将精力高度集中于自己手中的设备时,就会忽视孩子,或是减少与孩子的互动。”》》详细

各方说法

心理专家:不要被科技所控制

对于“屏奴”现象,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东莞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何欢老师认为:“这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如果无论吃饭、坐车或是搭电梯,随时随地都要刷刷屏,这样的做法就不可取。”何欢分析说,这类人通常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或是容易被吸引或是控制力不足,或是人际关系有些障碍,但这种做法使得跟“屏幕人”的沟通代替了与面前的真人的沟通,是一种本末倒置。

何欢建议他们应该多进行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为何不能多跟在你面前的人的聊聊天,或者用眼观察身边的事物也好,不要藏在自己的世界里。”

此外,何欢还建议,每一个人都应该懂得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珍惜当下。“最好每天划出固定的时段来刷屏看新闻或看朋友圈,了解这个世界,而不要被科技所控制。”》》详细

补习、培优、填鸭——娃娃不能输在起跑线?

我的童年=课本 课本 课本?

在江苏卫视脑力竞技节目、科学真人秀《最强大脑》中,出现意外一幕:在中国与意大利“最强大脑”国际对抗赛当中,同为12岁的记忆天才李云龙与意大利少年安德烈同台竞技,两人都在极短时间内准确还原了51对新人的出场顺序,令人惊叹。然而,李云龙一度因不堪压力重负,在比赛现场放声大哭,虽然后来因用时更短胜出,却惹来了部分网友和观众的批评,认为他虽然赢得了比赛,但心理脆弱“输不起”。不仅如此,李云龙父亲高强高压、令儿子难以喘息的教育方式也遭到各方质疑,还有人评价说,这场较量充分暴露出中国式教育的失败,是一场令人心情沉重的胜利。

七嘴八舌说育儿:教育天才,"虎爸"模式可行吗

在儿童教育界一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个莫扎特。”不少教育专家都相信,每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和创造力。

兴趣是最

[1] [2]  下一页

最新育儿知识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