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育儿孕婴 > 育儿知识 > 正文

3个月女婴趴睡训练身亡:科学育儿≠“照书养”,这些常识家长们一定要知道!

发布日期:2021/5/2 11:22:57 浏览:376

来源时间为:2020-05-04

3个月女婴趴睡训练身亡:科学育儿≠“照书养”,这些常识家长们一定要知道!

2020-05-0402:19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超大

标准

潍坊女声

关注

近日,3个月大女婴趴睡训练身亡事件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名新手妈妈

在“某付费睡眠引导群”的指导下

对3个月大的女儿进行

据说「科学有效」的趴睡训练

训练过程中

她称小孩翻身趴着睡觉一直哭

向群内的老师寻求帮助

“老师”回应“不是大哭就没事”

然而约两小时后,孩子嘴唇发紫

最终不幸身亡

是什么让一位年轻的妈妈放弃了自己独立判断和思考的能力,宁愿冒着「女儿闷死」的风险,也要让她解锁所谓的「趴睡」技能?直到孩子嘴唇发紫,没了呼吸……很多妈妈表示难以置信,难以释怀。

悲剧的发生令人惋惜心痛

同时也引发了对于是否应倡导

对婴儿进行独立睡眠训练的讨论

这些声称“科学”的育儿训练真的科学吗?

婴儿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睡姿?

如何才能科学育儿?

以下育儿常识家长们一定要知道

关于婴儿睡眠

婴儿应经常变换睡姿防止窒息

宝宝刚出生从早到晚几乎都在躺着,采取什么样的睡姿对宝宝的健康有利,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曹海霞介绍,睡姿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不应固定睡姿不变,应该经常变换体位,更换睡眠姿势。

“宝宝的睡姿主要由照顾人决定,一般中国人的习惯是让孩子及早把头躺平,因此多采取仰卧位,而且还用枕头、棉被、靠垫等物固定他们的睡姿,这是不科学的。而欧美人的习惯是让孩子俯卧,认为这样不影响孩子大脑的生长发育,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但另一方面,由于护养的疏忽问题,窒息死亡的比率也居高不下。”曹海霞说。

曹海霞介绍,正确的做法是经常为宝宝翻身,变换体位,更换睡眠姿势,吃奶后要侧卧不要仰卧,以免吐奶。左右侧卧时要当心不要把小儿耳轮压向前方,否则耳轮经常受折叠也易变形。侧卧位睡眠既对重要器官无过分地压迫,又利于肌肉放松,万一婴儿溢乳也不致呛入气管,是一种应该提倡的小儿睡眠姿势。但宝宝的头颅骨缝还未完全闭合,如果始终或经常地向一个方向睡,可能会引起头颅变形。例如长期仰卧会使孩子头型扁平,长期侧卧会使孩子头型歪偏,这都影响外观仪表。

值得一提的是,家长们对“婴儿存在睡眠问题”这一概念的界定要科学合理,不能想当然地将睡眠问题与婴儿身体健康问题时刻联系在一起而自我加压。正如国内某婴幼儿睡眠咨询专业机构CTO王石云月所指出,其实我们常说的婴儿睡眠问题,只能叫做行为性的睡眠问题,它和真正病理性的睡眠障碍是有很大区别的。

建议在4到6个月开展睡眠训练

事实上,培养孩子独立睡眠,是婴幼儿成长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一项“使命”,问题在于,孩子在多大的时候来接受并完成这项使命最为合适?

曹海霞认为,不少妈妈提倡尽早让宝宝独自睡,甚至从出生就让宝宝单独睡,既能培养独立性,又能不打扰到自己安睡。但真正这样执行起来,母亲反而更累。原本可以伸手拍拍就继续睡的宝宝,反而需要去另一个房间,花更多时间安抚才能睡熟。宝宝醒来的次数也更多。

大多数育儿专家建议爸妈在宝宝4到6个月大的时候开始睡眠训练。曹海霞称,当宝宝4个月左右的时候,基本就已经具备了比较规律的睡眠习惯,拥有了睡整觉的能力,当然也有一些宝宝满1岁后还无法睡整觉,所以天生能不能睡整觉在宝宝中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婴儿从出生到3岁,需要的不是什么独立性,而是最大程度上满足对父母的依恋。西尔斯医生在《亲密育儿百科》里批评了婴儿睡眠训练法,鼓励妈妈和宝宝一起睡。夜间宝宝需要睡在妈妈身边,需要听到妈妈的心跳、闻到妈妈的体味、感受到妈妈肌肤的温暖,藉此获得安全感,才能睡得更安稳。”曹海霞说。

两个育儿常识

一、孩子哭闹

1、哭,是孩子的特殊语言

哭,可以说贯穿了孩子的整个童年,孩子饿了会哭、摔了会哭、害怕会哭、感受到压力会哭……

对于0-6个月的宝宝来说,哭更是他们跟父母交流的方式,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我很饿,我想要喝奶了!”、“我尿床了,我感觉很不舒服!”、“我一个人呆在这里,我感觉很孤独,我想要妈妈温暖的怀抱!”……

婴幼儿在掌握语言能力之前,哭闹不仅是一种本能反应,更是他们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他们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情绪与需求。

2、“延迟满足”不是哭了不抱

有一段时间,很流行“延迟满足”,说是孩子哭了,不要马上抱起来,要等一会儿,不然会惯着孩子。后来证实,这是对“延迟满足”的误解。

真正的“延迟满足”不是任孩子哭闹而不闻不问,是指家长知道孩子的哭闹是无理取闹,这时候家长可以不着急哄孩子,先冷处理;并不是指还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的时候,也不管不顾。

3、及时回应孩子的哭利于培养孩子安全感

对于婴幼儿,家长应该及时回应孩子的哭闹,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当听到孩子的哭声,父母应该抱起孩子,看孩子是不是饿了,是不是尿床了,是不是需要家人陪着游戏了……

不同的哭声需要不同的回应,但回应的核心是及时。家长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哭声,读懂孩子的语言,以便更好地照料他们。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及时回应”是一种理性的、有针对性的应答行为。

孩子一哭,就立马不管缘由地抱着、哄着、护着,这是不是及时回应,这是典型的溺爱行为,这样做会导致孩子日后形成任性、脆弱、偏激的性格,这就是所谓的“惯坏了的孩子”。

如果孩子的哭声是虚弱的呜咽,孩子看起来无精打采、食欲也不太好,可能还伴有呕吐、腹泻、发烧等症状,这时候,家长就要引起注意,孩子哭了可能是因为生病了不舒服,这时候就应该赶紧带孩子看医生了。

二、趴睡

近年来,睡眠训练在中国越来越火,趴睡就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大众的视野,还美其名曰“宝宝这样的睡眠方式”让孩子更有安全感,说是婴儿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时候就是这样趴着的姿势。

1、趴睡容易导致婴儿窒息

加拿大魁北克省曾进行过一项研究此研究在,研究员采用问卷的方法收集了157个家庭的相关资料,他们的宝宝都是因为婴儿猝死症去世的。问卷的内容包括宝宝是否有趴睡的习惯、此习惯有多久、睡姿改变的原因等。

调查的结果是:157位宝宝中,大概有80婴儿死亡时的睡姿是趴睡。其中有趴睡习惯的有93位,占60,其余没有趴睡习惯的宝宝中,有21位是在改成趴睡的第一个星期造成意外,其中18位是第一次改成趴睡就造成不幸。

多个数据证明,婴儿趴着睡,容易导致“婴儿猝死综合症”,因为太小的婴儿趴睡,很可能不会转动头部,容易出现因口鼻被遮挡而窒息的情况。

2、一周岁内的孩子不应该趴睡

美国儿科学会发布的临床指南,反复强调:1周岁以内的孩子不应该趴睡,这是关系到婴儿睡眠安全的问题。

在宝宝1岁之前,如果妈妈发现孩子趴睡,都应该及时调整、纠正成仰睡。孩子过了1岁之后,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行动能力,如果孩子喜欢趴着睡是可以,但也必须有家人在一旁照管才更安全。

总结

我们总是说要科学育儿,那怎么才算科学育儿呢?

科学育儿不是教条主义,不是说书上写的什么,人家怎么样做的,就要完全照搬,需要按照孩子自身的发育状况来选择方法。

科学育儿,是需要真实数据、科学依据等去做支撑的。

科学育儿包含了非常多的内容,从孕期保健、孕妇保健、胎教、儿科疾病、幼儿保健、科学饮食、幼儿教育等,包含了从孩子出生前到出生后一系列科学的保健、保养、育儿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权威的书籍或一些专业课程来了解相关的知识,当然,这些知识也不能全部照搬,最终如何用,还要看自己家孩子的具体情况。

家长要树立科学育儿观念

接受专业、规范的育儿知识

听取专业意见,不要盲目跟风

应慎重选择社会教育培训机构

提高辨别力,避免错误的育儿方式

给婴幼儿造成伤害

综合:科技日报、婷妈alan等

原标题:《3个月女婴趴睡训练身亡:科学育儿≠“照书养”,这些常识家长们一定要知道!》

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最新育儿知识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