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育儿孕婴 > 童歌童趣 > 正文

世界儿歌日:民族文化传承从草原童谣入手-儿童歌曲简谱

发布日期:2015/11/9 2:17:43 浏览:617

儿童歌曲简谱

更多的儿歌在幼儿园里传唱

儿童歌曲简谱

五彩呼伦贝尔草原儿童合唱团在演出(资料图片)

儿童歌曲简谱

巴尔虎儿童合唱团的孩子们排练之余在做游戏(资料图片)

文/本报记者丁利冬摄影/本报记者孙慧

3月21日是世界儿歌日,经典儿歌作品断档、灰色儿歌流行、儿歌创作者没“钱”途……近年来,儿歌市场面临的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关注。在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瓶颈时,五彩呼伦贝尔草原儿童合唱团、巴尔虎儿童合唱团、乌达木……一群来自草原的孩子们给这个疲倦的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他们身着蒙古袍,用母语唱出了属于自己的童谣,并将这些之声传到了世界各地。他们大声地告诉世人:这是属于我们的歌声,也是我们的文化!

儿歌专辑

难有一席之地

连日来,记者通过走访首府部分图书音像制品店发现,少儿音像制品柜台上大多摆放着像《蜡笔小新》、《天线宝宝》、《蓝猫》这样的热门卡通片,角落里,那些封套泛黄的儿童歌曲显得形单影只。

3月19日,记者在文化商城一家音像店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5碟套装的CD儿歌专辑,在90首儿歌中,约50首是80年代创作的。准备购买这套CD的张先生对记者说:“我女儿今年4岁,为了给她听健康好听的儿歌,不知去了多少音像店,但是翻来覆去都是那几首。现在新创作的好儿歌实在太少了,我是唱着《小燕子》长大的,难道我女儿也只能唱《小燕子》长大?”

采访中,很多学生告诉记者,学校联欢会上,他们演唱的是《双节棍》、《我是女生》、《伤不起》等流行歌曲。“流行歌曲这么多,难道我们非要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蓝精灵》,大家会笑话的,那是幼儿园的孩子才唱的。”小学六年级学生王勃说,她还举例向记者印证流行歌曲的魅力:“我看《星光大道》里面那么小的小孩唱的也是《月亮之上》、《忐忑》等,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如果一本正经地唱儿歌,恐怕不会有舞台效果的。”一些学生甚至认为,不会这些流行歌曲会显得很老土。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流行着许多另类的新编童谣,如“小弟弟,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咔嚓咔嚓咬死你”,“今天去考试,考了四十四,回家看电视,看了少林寺,出去试一试,被人打成西红柿,还说自己有本事”等。记者随机采访了10名小学生,谈起最喜欢的儿歌,他们思索了好长时间后才说出一两首,而且不能记清歌词。

家长和学校急功近利

“作为传统儿童文学的一种,儿歌是我们最初的文学启蒙,是儿歌最早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善美,像‘拉锯,扯锯,外婆家门前唱大戏’等儿歌,朗朗上口,在许多人的心灵上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记。”3月20日,多年从事幼教工作的杨新华对记者说。同时,对目前儿歌状况她表示了忧虑。杨新华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教孩子读唱儿歌和引导、指导孩子读唱儿歌这方面,她相信自己要比一般的家长下的功夫多:“但我总觉得如今的孩子没有我们这代人对儿歌的那种感情,我想这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效率生活状态和当前的教育误区、家长和学校的急功近利有关。”她说,回忆自己的童年,那些优美动听的儿歌都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进入耳朵的呢?是在夏天的晚上,坐在宽旷的庭院里听爷爷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奶奶坐在身边,边摇着蒲扇,边哼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采访中很多家长表示,过去的儿歌之所以在他们的脑海中印象深刻,是因为过去的儿歌是在不知不觉中伴随着亲情和游戏一起铭刻在脑海中的,现在孩子们的儿歌都是从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课堂上当作功课学来的,是听着CD、看着光碟索然无味地进入脑海的,孩子们从中感受到的只是辛苦和压力,没有任何乐趣可言,自然就没有任何感情可谈了。采访中,一些从事儿童教育的工作者表示,如今,幼儿园到小学,教师都有教学任务,他们将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时间都花在了学校要求的任务上,而家长们也愿意陪着孩子参加一个又一个的兴趣班和特长班,没有人愿意花时间、费力气给孩子唱几首与考试无关、与成绩无关的儿歌。

儿歌创作没“钱”途

“以草原儿歌本土童谣创作为例,内蒙古有一大批儿歌创作者,也有好儿歌,但CD销售情况并不十分理想。”3月19日,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社长臧志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臧志君介绍,如今图画书、卡通、励志故事多,童谣集少,而电视则多播放卡通片,狭窄的传播途径导致其普遍传颂度不高。臧志君认为,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学校和家长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音乐课大多是形式,即使有好的儿歌新作也因为没有宣传投入而难以推广开来,因为它的市场份额太小了。近年来,儿歌面临的现状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将儿歌创作与儿童素质培养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曾推出很多蒙古语及汉语儿歌CD,每张CD中约有18首儿歌,其中蒙古语儿歌CD中有很多经典的儿歌。创作都是由内蒙古的词、曲作家完成的,是真正属于内蒙古地区的儿歌专辑。“儿歌是所有歌曲的创作基础,音乐人在创作歌曲时一定不能忘了孩子,他们是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儿歌创作是音乐人的社会责任。”臧志军强调,现在好多音乐创作者尤其是年轻创作者都不创作儿童歌曲了,一方面是儿歌创作难度大,需要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等特点创作,远比成人歌曲创作起来复杂。另外,从经济效益讲,创作儿歌远不如为一些企业等写歌赚钱快。

草原儿歌叫好又叫座

在中国儿歌市场,草原儿歌可谓独树一帜,魅力非凡。

呼格吉夫是我区最多产的儿歌创作者,广为传唱的有《我是草原小骑手》、《草原女孩》等。作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起来的草原儿歌代表,《我是草原小骑手》是一首神气、自豪的蒙古族民歌。作品以质朴、精炼的语言,表述了大草原上蒙古族儿童的生活情趣,明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蒙古族儿童勇敢、乐观的豪爽性格。“好的儿歌一定要从儿童中来,有儿童的情绪。”呼格吉夫认为,许多新儿歌没有传统儿歌流行,就是少了趣味,教化色彩太浓。他认为,儿歌应该求新求美,应该继承和传播经典儿歌的精粹,但过去的儿歌再经典,毕竟已经存在了许多年了,部分儿歌在内容上肯定会有一些不合时宜,这就需要儿童文学专家来加以改编,取其精华,再加入一些新的内容。

2006年,英格玛唱着《吉祥三宝》站在了春晚的舞台上,让世人领略了现代草原童声的魅力,也让这首歌曲风靡一时、流传至今。

近年来,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巴尔虎儿童合唱团的出现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些草原孩子将少数民族代代相传的草原童谣献给观众,被称为“宁澈无染的歌”。每每在演出现场,观众聆听着孩子们用母语演唱的深情而又满怀童真的歌声时,完全融入其中,不断合着歌曲旋律击掌欢呼给以赞叹。合唱团很多成员没有受过专业的歌唱训练,甚至不识五线谱与简谱,但一张口就能感动观众。演出征服了各界观众,孩子们用母语深情地演绎着动人的草原,歌声里有高高的山岭和清澈的河流;有马背民族的雄风与智慧;有劳动中纯真的爱情友谊;有深沉的思念与快乐的欢笑。

2011年,乌达木新专辑《梦中的额吉》的畅销让人看到了草原儿歌也能既叫好又叫座。

让童谣

成为民族文化

活化石

“是呼伦贝尔市用政府支持+名人策划+社会参与+机制创新的做法,挖掘鲜活饱满的民族文化内涵,为文化资源富集地区传承、传播民族文化,建设和谐发展之路作了有益探索。”草原儿歌之所以能够唱响,五彩呼伦贝尔草原儿童合唱团团长、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台长王纪言和布仁巴雅尔夫妇的回答较为一致。

王纪言说,在那些古老的草原部落中,有世代相传的原生态、鲜活、稀有的草原童谣,草原孩子们从小听着这些童谣长大,幼小的心灵间播下了美好的种子。“我6岁之前在呼伦贝尔度过,法国儿童合唱团在香港演出的空前盛况激发了我的灵感,然后我们确定从孩子入手来传承民族文化。我们从生活在草原牧场、大兴安岭、农庄选出来的儿童,组成了由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和布里亚特、巴尔虎两个蒙古族部落的中国第一个人口较少民族的儿童合唱团,用5种母语演唱代代相传的童谣歌曲,并搬上舞台。”王纪言回忆说。

成功培养了英格玛、乌达木并成立了巴尔虎儿童合唱团的布仁巴雅尔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童谣作为弘扬民族文化特色的载体,古老的文化要世代相传,从源头做起,从孩子做起,这对传承和保护、弘扬民族文化遗产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臧志军也表示,要让孩子从小树立民族音乐印象,让民族音乐这个活化石不断档。近年来,我区也发行了少儿歌曲专辑,包括蒙古语专辑来缓解儿歌缺乏现状。2011年,作为内蒙古民族艺术精品系列的新增选题,《草原儿歌》诞生,它收录了自治区成立以来创作和改编的36首草原儿童歌曲,集合了呼格吉夫、巴图朝鲁、阿拉腾奥勒等词曲作家的儿歌代表作。臧志军说,出专辑能鼓励作者创作,为他们的作品提供平台。

最新童歌童趣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