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育儿孕婴 > 童歌童趣 > 正文

读懂童话需要99岁的智慧

发布日期:2016/10/31 0:32:27 浏览:513

小时候读德国男爵敏豪森的《吹牛大王历险记》,我会被主人公揪着自己头发从沼泽泥潭里拔出来的故事逗得哈哈大笑,但直到很久以后我才会思索其中蕴含的想象力、悖论和语言逻辑之间的关系。

一篇杰出的童话,10岁时读它,和50岁时读它,你会感觉你读的不是同一篇童话。没错,童话是一个神秘的套盒,你几乎永远不知道下一次你再打开它时,它会有什么样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也就是说,在漫长的人生里,在你浑然不觉中,它悄悄地和你一起成长。它永远和你同龄—但同时,它有5岁孩子的天真,也有99岁老人的睿智。

拿我自己来说,我上初中一年级时读到安徒生《海的女儿》,但直到很多年后一个下雪的深夜,我才忽然明白,原来小人鱼真正寻找的并非是一个王子,而是要寻找灵魂的不朽,安徒生写下的不仅是一个童话故事,而是对于救赎与神学的思考。小时候读德国男爵敏豪森的《吹牛大王历险记》,我会被主人公揪着自己头发从沼泽泥潭里拔出来的故事逗得哈哈大笑,但直到很久以后我才会思索其中蕴含的想象力、悖论和语言逻辑之间的关系。

这些天,我一直在琢磨诗人兰波的一句话:“我是另外一个人。”这句话来自1871年5月兰波在给他的启蒙导师乔治·伊让巴尔的信中,在这句话的后面他接着写道:“如果一棵树发现自己是可塑之材将是多么痛苦啊。”

很显然,这两句话前后联系起来所表达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兰波不满意法国的教育模式,他认为引导人们走向自我实现的道路才是教育的目的。在一种教育所强调的“做有用的栋梁之材”的观念里,每个人早已被翻制好的模具预先阉割剪裁,按照模具制造者的好恶,提前结束了个性自由发展的可能。这句话引起了很多学者们的注意。譬如遗传学家、法国前教育部长阿贝尔·雅卡尔在一次重要的讨论会上引述兰波这句话后分析道:“让一个孩子明白,像兰波所说的那样,‘我是另外一个人’这里诗人翻译了《圣经》中上帝所说的‘我是那个是我的人’,这说到底是同样的东西。”这些,都在围绕着教育谈论。当然,对于他们的想法我毫无疑问持赞成态度,但是我想单独把“我是另外一个人”这句话拿出来考量。我承认有一天它像闪电一样照亮了我的大脑。我想到有许多思想家、诗人,包括一些普通农夫和工人,在一生的某些时刻都努力想要成为“另一个人”,虽然他们在这样做的时候并未考虑到它的深意,而兰波也可能没有意识到这句话所隐含的重要价值。

我在一本《世界图画书》里读到过美国作家法兰克·艾许写的童话故事《月亮,生日快乐》:一只小熊想给月亮送一个生日礼物,担心月亮听不到他的声音,就爬到高山顶上,对月亮喊:“告诉我,你的生日是哪一天—”他听到月亮回答道:“告诉我,你的生日是哪一天—”他们的对话就这样开

始了。小熊说什么,月亮就说什么。熊不知道这些都是山谷里他的回声,认为是月亮在和他说话。于是,当月亮重复了小熊“你想要什么生日礼物?……我想要一顶帽子”时,小熊便去买了一顶帽子挂在树枝上,作为送给月亮的生日礼物。风把帽子吹掉到地上,第二天小熊看到了,以为这也是月亮给他的生日礼物,于是非常高兴,但是一阵风把帽子刮走了,他很伤心,就对月亮喊:“我把你送我的那顶漂亮帽子搞丢了!”月亮也如此回答,小熊便说:“没关系,我还是一样喜欢你!生日快乐!”当然,月亮也这么回答了小熊。

在这个故事里,回声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它使小熊的声音变成了月亮的声音,也就是说,月亮奇异地成为小熊—他们发现对方像自己对待对方那样对待自己。“我”还是我,但“我是另外一个人”。当一个人成为“另一个人时”,他们的生命便重合在一起,或者说,他们既是单独的一个人又同时是另一个人。这意味着:让他人的生命进入自我的生命,消除自我中心带来的隔阂。自我中心的人一般不会想到他人的存在是自我存在的条件,如此一来,“我”远远大于他人,“我”的意志便要粗暴地覆盖他人的意志。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谈到过这一点:人类所有人为的灾难,莫不源于自我中心主义。自我中心、利己主义也是各种野蛮制度、独裁威权的基础。记得曾听到一则逸闻,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被人问到“你怎么理解自由”这个问题时,克林顿的回答是:“我的自由到别人的自由开始为止。”我以为他的回答起码体现了“自我”和“他人”关系最基本的公正和伦理。但是,我依然相信还有更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超越这一基本伦理,那便是“成为另一个人”。

当人们津津乐道于“主体性”的时候,拉康提出:“主体是由其自身存在结构中的‘他性’界定的,这种主体中的他性就是主体间性。”也就是说,若没有他人,便没有自我的主体。而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则进一步从伦理学观点来考察人与人的关系,他把每个人的主体性看作一种对他人的责任,认为只有在对他人负责时,他人也才实质性地向我开放和容纳。他的这种观点,肯定了绝对他性的地位。在我看来,自我作为一个获得安全感的边界,同时也是自我的监狱和囚室。可以想象,倘若上述故事里的小熊没有打破这种边界的愿望,这个故事便不会开始。小熊如果得到的回答是另外一种充满月亮主体特征的话语,那么,我们也就不可能看到故事温暖的结局。回声的出现,是作者高妙的构思,它使小熊听到了完全去自我中心化的回答,这唤起了小熊更多地向月亮敞开自我,使得爱和信任的可能性真正得以实现。

图书信息:

《童话里的世界》作者:蓝蓝插图:刘永琨中信出版社2016年1月

作者简介:

蓝蓝(1967—),当代抒情诗人。出版诗集《含笑终生》《内心生活》《睡梦睡梦》《从这里,到这里》《蓝蓝诗选》等多部;另有散文诗集《飘零的书页》、散文随笔集《夜有一张脸》、长篇童话《梦想城》《坦克上尉歪帽子》《大树快跑》三部和短篇童话集《魔镜》等。作品被译为英、法、俄、西班牙、德、日、韩、希腊、弗拉芒、葡萄牙、罗马尼亚、克罗地亚等十余种语言在国际杂志发表。

《读懂童话需要99岁的智慧》相关参考资料:
宏源证券大智慧5.99、暗恋99天 童话、读懂新三板、你真读懂西游记吗、7个数字读懂个税、地标读懂城市、读懂设计 新闻、读懂一座城、学会读懂男人心

最新童歌童趣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