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育儿孕婴 > 童装童鞋 > 正文

每个女人都会变得像她的母亲一样亲子装的奇妙历史

发布日期:2018/5/24 9:36:11 浏览:1298

亲子装在流行浪潮中已沉浮了一个多世纪,特别是母女装,反映了公众对母性和女人味的看法如何随时代而改变。

·2018/05/2211:30浏览4.4W来源:界面新闻

1950年代前期,南加州,母女三人呆在家门前。

“每个女人都会变得像她的母亲一样,”奥斯卡·王尔德曾有过这样的嘲讽之言,“那是她们的悲剧。”对某些女人而言,“悲剧”要来得更早一些,它始于母女同款服饰,这种装扮一般走可爱路线,令其中至少一人在年龄上显得不太合拍。近年来,诸如布露·艾薇·卡特(BlueIvyCarter,碧昂斯与Jay-Z的女儿)和诺斯·韦斯特(NorthWest,金·卡戴珊与坎耶·韦斯特的女儿)这样的名流千金,打扮上都开始朝母亲的“姐妹”这种风格靠拢,因此在Instagram上收获大量点赞并受到狗仔队的关注。母女同款服饰在时尚界的起伏其实已经有一百来个年头了,其变化也折射出人们对待母性与女人味之态度的变迁。

亲子同款的打扮兴盛于“文化上致力于强调家庭与母女关系的那些时代”,时尚历史学家珍妮弗·法雷·戈登(JenniferFarleyGordon)说,她的主攻方向是儿童服饰。在实际生活中,这种衣着风格也是富人的标志:它表明母亲有闲暇来缝制——或有钱购入——这类镜像式的服饰,也表明母亲更有可能是家庭主妇。此外,假如母亲并不会花多少时间与孩子一同公开亮相的话,也就没有多大必要去穿着亲子同款服饰了。

姐妹(不分年龄)自多个世纪以来都穿着同样的服装,但母女同款服饰则是在1900年代早期才逐渐兴起的。这一流行趋势,乃是女装设计师让娜·朗雯(JeanneLanvin)于1897年以30岁”高龄“生下独女玛格丽特(Marguerite)之后所开启。她注意到了市场上的空缺,并在1908年设计出了一套高端童装,其高档面料与新潮样式与朗雯自己穿用的仕女装毫无区别,唯独根据小孩子的口味和体型做了些许调整。玛格丽特成了她的模特与缩小版自我(mini-me),这对须臾不离的母女经常被人看到穿着同款装束在巴黎街头活动。一张1907年拍摄的两人照片上面显示:二人盛装打扮,准备参加假面舞会——头戴配套的尖顶帽子——这张照片乃是朗雯商标的灵感来源,它由保罗·爱丽比(PaulIribe)设计,风格独树一帜且沿用至今。好些年以后,玛格丽特承认说人们的注目令她感到有些尴尬,并表示:”穿成那样以后,我惟一想做的就是躲起来。“

让娜·朗雯和她的女儿玛格丽特

朗雯的这项创造成本实在过高,要有广泛影响是很难的,外加大萧条的到来很快就让这种存心炫富的行为变得不可行了,哪怕对那些承担得起这笔开销的人而言也是如此。不过,母女同款在1930年代后期重又流行起来,这部分地受到了好莱坞公关机器的驱动。举个例子,1935年,演员琼·本妮特(JoanBennett)和她的两个女儿就穿着同款服饰在媒体上出过镜。话说回来,由于时尚制造与零售在年龄段方面有严格的区分,让新潮的东西走入大众视野还是需要好一阵子的。1938年6月,《生活》(Life)杂志注意到“母女同款想必能在今年夏天之前就变得火爆起来“。

《生活》杂志把母女同款装束的本质剖析得相当透彻:”‘看起来相像’就意味着‘看起来年轻’。“与朗雯的童装式风格有所不同,1940至1950年代间的母女同款几乎全部都突出女子化(girlish)的特质,更多强调的是母亲的年轻,而非女儿的成熟。克莉斯汀娜·克劳馥(ChristinaCrawford)在回忆录《最亲爱的妈咪》(DearestMommie)中回忆称,自己1940年代后期曾与养母琼·克劳馥身着同款拍摄过宣传照片,那时她年仅8岁。”我需要接连换上许多套母女装……母亲和我一整天都在变换服装搭配并摆出各种姿势拍照。“通常而言,这些套装包括带有褶皱的连衣裙或吊带裙,里面配上有吊带及泡泡袖的罩衫,头上则有与之相配的发带——这套衣装显然更适合一个8岁女孩而非成年女性。”不言而喻的是,按《生活》杂志的说法,如果一名女性有不止一个女儿,她便会被建议与更年幼的那位穿得一样。

随着美国经济的反弹,《女士之家杂志》(Ladies'sHomeJournal)——美国最成功的女性杂志之一——就这个国家如何花费其新增的财富提出了许多想法。从1939年一直到1950年代早期,这份杂志的系列封面都是由艾尔·帕克(AlParker)绘成的。他算是画家诺尔曼·洛克威尔(NormanRockwell)的同代人。封面上,母亲和女儿们身穿母女装,参与各种家庭日常活动,如烤制曲奇、骑单车、扫落叶、编织、滑雪以及为圣诞礼物打包等等。其中有幅画面令人印象颇深,它描绘了一对红光满面的母女,两人手牵手地溜着冰,下面的标题则是:“如今社会在自杀吗?”(IsSocietyCommittingSuicideToday?)

《女士之家杂志》封面

朗雯在根据青少年用户需求对成人款式加以调整上花了不少心思,以避免单纯的重复制作,但帕克笔下的母亲和女儿们则是从头到脚都穿得一模一样,以至于她们的发型、色彩与诸如围裙、园丁手套以及溜冰鞋这类配饰都是完全无异的。它涵括了各种“读者来信询问的潮流搭配模式,”戈登说。款式公司(patterncompany,美国国内常见,主要业务是给服装设计版型和图案——译注)与时尚杂志联合起来,推出了一系列母女同款的缝纫、棒针及钩针编织法,类似的套装还可以直接在零售店或“西尔斯商品目录“(Searscatalogue,西尔斯是20世纪美国知名零售企业,此商品目录是其邮购业务——译注)等处买到成衣。

“这种亲子同款的搭配在二战期间也没有淡出,反倒只有增强之势。战争期间比较强调保证大后方,每个人为战争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其中就包括女孩在家帮助母亲,“戈登说。在家里做纺织工作被视为一种爱国行为而得到鼓励,母女装则成为一种平民制服,表达着团结与效率等价值。

尽管女性在战争中多有参与劳动,但战争结束后却只得按部就班地回到原先的位置上。在战后婴儿潮当中,母女同款的时尚潮流进一步加强了对家务优先性的强调。随着维多利亚时代数代同堂的大家庭逐步为小规模核心家庭所取代,母女之间的纽带也进一步强化且日益突出。“把多个小孩依样画葫芦地打扮成一个样子的观念更多是一种经济上的选择,”戈登说,“但到了20世纪中叶,母女装却被鼓吹为一种特立独行、有趣的事物,而非出自财务上的动因了。这是一项可以由母女协作完成的工作——不仅是穿一样的衣物,还要一同制造衣物。”1949年出版的衣物编织手册《编织大全》(TheCompleteBookofSewing)提出了如下问题:“为何不做一些‘母女’衣装,并且来一场让家里的男人们激赏的家庭内部竞赛?”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激赏这种穿衣风格。“《女士之家杂志》把它吹嘘得就好像是自切片面包诞生以来最伟大的事一样,”戈登说,“但也存在着一股潜在的批评声音。某些设计师甚至对此深恶痛绝。”海伦·李(HelenLee)是1950至1960年代著名童装设计师,她说这类风格是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并解释说:“母女年龄上相差20至30岁,两人要是穿一样的衣服那大部分情况下会有至少一人显得非常古怪。”另外也有一些杂志建议女性不要完全跟女儿穿一样的衣装,不过许多人依然照旧。戈登还谈到,甚至李本人也不得不向大众需求低头,为麦克柯尔(McCall's)这样的款式公司开发方案。

参与工作的母亲在1970年代日益增多,使得母女装的潮流一下子就中断了。甚至不参加工作的女性也开始将时尚眼光投向设计精巧的裹身连衣裙(wrapdress)、衣裤套装和迷笛裙;到1980年代,“权力服饰“(powerdressing)开始从会议室向街头巷尾普及开来。莉莉·普利策(LillyPulitzer)——原先专门做母女同款搭配的商家——于1984年关门,直到1993年时零售市场对蜡染印花太阳裙(pastelprintedsundress)的接受度开始有起色,它才得以重新开业。

金·卡戴珊常与女儿穿母女装出街

如今,“做个辣妈”又开始流行起来了,戈登说。名流们纷纷在Instagram或是红地毯上晒出自己可爱而又酷炫的孩子,而平民父母则可借助Facebook和贺卡来“晒娃”。斯特拉·麦卡特尼(StellaMcCartney)和米莉的米歇尔·史密斯(MichelleSmithofMilly,此处的米莉是个服装品牌——译注)就可以说是当代的让娜·朗雯,她们没少与孩子一同在公众面前亮相,且在成人衣装之外专门设计儿童款。可可·露恰(CocoRocha)和辛迪·克劳馥(CindyCrawford)则与她们的女儿们一同走上了T台。

话说回来,目前的母女装一般都属于商店贩售这一渠道。诸如Gucci、Dolce&Gabbana以及东山再起的朗雯,事实上都介入到了奢侈品童装市场当中,并且在定价策略上也已经趋于成熟。不过也有不少预算上比较友好的选择,例如最近与维多利亚·贝克汉姆合作的Target(美国连锁超市),或是德鲁·巴里莫尔(DrewBarrymore)与Crocs推出的限定合作系列。

尽管在1950年代时曾有过少数开发父子装的想法且从未真正付诸实施,由于近年带孩子的父亲越来越多,家庭时尚界倒是真的掀起了一波这样的风潮。这些系列的侧重点多为假日装扮、旅行装或睡衣——足够丰富多样,能够广泛地照顾到各年龄段与性别——但却没有传达出那么强的“孪生”(twinning)气息,毕竟它只为某些特定场合(专业的全家福肖像也许会用得着)而设计。而这也就意味着“爸爸、妈妈、所有兄弟姐妹和我”或将成为新的亲子同款之范本了。

(翻译:林达)

……………………………………

[1] [2]  下一页

最新童装童鞋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