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育儿孕婴 > 育儿知识 > 正文

幼儿成长中,为什么会父爱缺少,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发布日期:2023/5/29 10:41:20 浏览:128

来源时间为:2023-04-27

幼儿成长中,为什么会父爱缺少,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2023-04-2717:32:12来源:

河南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至好友和朋友圈

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指导家庭教育的机构,如亲职学校、家长学校等,虽然幼儿园或教育机构会为幼儿的父亲提供一些育儿知识,但是幼儿园和教育机构提供的育儿知识或者指导较为零散,不够系统,针对父亲的指导更为少见。

虽然父亲陪伴时不需要过多的专业知识,但是如果有系统的专门的育儿培训或指导,不仅能提高父亲参与教养的意识,也会提高父亲的养育能力和对幼儿的有效陪伴。

一、母亲育儿方式失当,负面影响父亲育儿

1、母亲的“守门人”角色,负面影响父亲参与教养

母亲“守门人”行为,主要是研究母亲阻挡和妨碍父亲参与教养活动,研究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研究母亲“守门人”行为对养育幼儿的影响。

父亲和孩子之间总会有个母亲。母亲在父亲和孩子之间表现出的行为,能够让父亲进入育儿的领域,也能够让父亲远远地徘徊。

大多数妻子都会鼓励和支持丈夫参与育儿,但在和父亲的访谈中,发现一部分母亲却做不到。母亲因为对父亲的育儿能力的怀疑,而无意识中做了“守门人”,母亲把幼儿的一些信息过滤之后传递给父亲,以此来限制父亲的育儿行为。

当孩子需要悉心照顾时,母亲直接拒绝父亲的加入,这些母亲更倾向能者多劳。

母亲比较有经验,做起事情干净利索,“他爸爸有点毛毛糙糙,他给孩子洗完脸,穿好衣服,我还有在整(整理)一遍,那还是我一手过(一个人做)来得快。”

2、母亲对孩子原则性不强,父亲育儿方法难以坚持

在育儿过程中,母亲的确付出和牺牲了很多,这些努力让母亲把孩子看做手心里的宝。

当孩子的安全受到威胁时,妈妈是第一个冲出去的人。妈妈对孩子的这份爱是世间珍宝,但是有时也会成为爸爸育儿的阻碍。

母亲育儿时原则性不强,这样容易导致夫妻双方产生意见分歧,父亲育儿方法难以坚持。

3、母亲容易情绪化做事,父亲育儿受到阻碍

母亲育儿过程中,有时容易情绪化处理育儿的事情,这使得父亲育儿受到影响。

有的妈妈容易焦虑、有的妈妈容易感情用事、有的妈妈对孩子的安全过度担忧等,这些情绪容易阻碍夫妻之间的沟通,而且阻碍父亲参与教养。

笔者在和父亲们的访谈中,父亲们谈到“妈妈情绪上来了,就比较集中在一些无可无不可的问题上,她平时带孩子比较辛苦,我也比较为难”、“我照顾得相对随性点,妈妈略偏向焦虑型,对宝宝冷暖饮食习惯都特别在意。”、“过于在意宝宝的安全顾虑,敏感度太高。”

二、祖辈过度包办替代,削弱父亲参与机会

目前,在我国现有的育儿环境下,在一个家庭中可以把孩子托付给老人的确是最经济实用的育儿方式。

但是无论什么情况下,两代人的育儿方式和观念都有差异,如果家庭内部育儿想法和做法没有协调一致,这种情况会影响到幼儿的成长、父亲的参与、家庭的和谐等方面。大多数情况下,祖辈照料孩子会减少父亲参与教养的频率。

首先,祖辈因为喜爱孩子,对孩子各个方面都精心照顾,使父亲可以参与的事情总体上变少。

俗话说“隔代亲”,祖辈对待孙辈难免会产生过度溺爱,对孙辈一日生活照料无微不至。有的祖辈甚至会“包办式”育儿,从而减少了父亲参与养育的机会。

在访谈中一位父亲谈到“在生活照顾方面,丈母娘和老丈人都在我们家,然后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是他们照顾的,孩子的吃喝拉撒都是他们两个弄的”,可见,祖辈照顾比较多,父亲参与教养的意识和机会就会被削弱。

其次,祖辈为减轻儿女的生活负担,承担了很多育儿的工作,从而减少了父亲参与教养的机会。

祖辈考虑到子女工作一天非常辛苦,为了减轻子女的生活压力,对孙辈的照顾全部包办,甚至教育方面也不需要父亲参与,父亲没事情可以做,参与育儿教养的意识更弱。

最后,祖辈对孩子父亲参与育儿的主观阻碍,这些阻碍表现为,有的是祖辈思想陈旧阻碍父亲参与教养,祖辈认为照顾孩子不是男人该做的事情;

有的是对孩子父亲育儿能力的怀疑,祖辈认为孩子父亲做不好,就不让他做;有的是两代人育儿观念不一致,孩子父亲选择退让,祖辈在育儿观念上与子女产生差异时,幼儿父亲为协调家庭关系而在育儿有分歧时,选择退让或者减少参与,长时间的退让和妥协,严重影响了父亲的参与。

三、家人意见分歧较多,塑造父职缺乏合力

养育下一代的确是一件幸福又辛苦的事情,多一个人手帮忙带孩子的确可以减轻一些负担,但是育儿的人较多时,观点想法就比较难统一,家人意见分歧较多,影响了父亲履行父职。

因此,在教养子女过程中,当家庭中参与的人员较多时,容易稀释了父亲参与的机会和空间,就会减轻父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力。

另外,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之间有很多分歧,有时候父亲会因为母亲的态度,或者考虑到母亲育儿方面付出较多不和母亲计较,选择妥协和退让,这样父亲没有坚持自己的方式方法。

最后,祖辈的加入,减轻了父母育儿的压力,但是也稀释了父亲在家庭中参与教养的机会,并且家庭成员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家人的育儿意见更难统一协调,父亲往往是中间协调的人,父亲选择在很多问题上回避,致使家庭之中塑造父职合力减少。

四、幼儿园所引导意识不强,相应的活动组织还需加强

1、园所重视程度不够,父职教育指导匮乏

幼儿园教育理念体现在幼儿园教育的每个环节之中,同样也会渗透在家校合作之中。父亲是幼儿园进行家园共育重要的对象之一,如果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中,不够重视幼儿教育中的父亲的作用,那么就很难在家园活动中提高父亲的出席率。

在家园互动的过程中,没有父亲参与的家园互动是不够完善的,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的情况作为父母更加了解,幼儿园只有通过父母才能了解更多孩子和孩子家庭成长环境的情况。

父亲参与度较低,教师们没有采取一些办法和措施促进父亲参与教养,教师对父亲参与教养过程中的缺席没有及时引导和限制,父亲长时间缺席成为惯性。

2、园所活动组织欠缺,围绕父职活动缺少

(一)时间安排上需要调整

幼儿园只有大型的活动会安排在周末时间,园所举办的活动如家长会、开放日、节日庆祝活动等安排在工作日或工作日的晚上。

没有考虑到父亲工作日时间比较难安排并且晚上已经疲惫,这样就降低了父亲加入的可能性。

在时间长度上,也应当考虑,一次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如果经常花费很长时间组织家长进行线下的活动,父亲对于这样的活动会产生抗拒,降低了父亲参与教养的积极性。

(二)活动渠道和形式单一

活动渠道和形式上,这两年来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幼儿园也实现了部分教育工作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这意味着家校互动又多了一种渠道,是一个好的契机。

但是这样的转变较少的出现在家园共育的活动中,虽然此前一些社交平台已经成为家校沟通的重要手段,但是这样的社交平台中,几乎都是以幼儿园为主导,是幼儿园教师下发通知的平台,没有实现家校双方互动。

幼教机构可以尝试把部分家校互动的活动转移在线上进行,这样方便更多父亲参与家校共育。

(三)活动主题和内容需要凸显父爱

主题和内容上,针对父亲参与教养或鼓励父亲参与教养的活动较为少见,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只要有家长参加就可以了。去年一所学校要求父亲正装参加家长会,因此上了“热搜”,可见这样的有针对性的活动,还是比较罕见的。

幼儿活动组织在主题和内容上,很少体现可以促进父亲参与教养的因素。

结语:

我国一直有抚养后代是家庭承担全部责任的传统,养育下一代不应该仅仅是个人或者家庭的责任,而应该是全社会的责任。

我国可以借鉴学习国外一些经验,对困难家庭给予经济帮扶,政府通过帮助经济能力较弱的父亲,提升父亲的经济能力,从而提高父亲参与教养的能力。

最新育儿知识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