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育儿孕婴 > 育儿知识 > 正文

别相信朋友圈那些育儿知识

发布日期:2017/5/13 9:46:46 浏览:767

所有的关于“孩子一定要干什么”或者“孩子一定不能干什么”的说法,都不妨警惕一点,因为每个孩子各有纹理和走向,无法想象有什么成规永恒适应。

陈思呈,媒体人、腾讯大家专栏作者。他提出了一个冷静的思考:所有的关于“孩子一定要干什么”或者“孩子一定不能干什么”的说法,都不妨警惕一点,因为每个孩子各有纹理和走向,无法想象有什么成规永恒适应。

在微博上“晒娃”让我长了很多见识。140字的长度,前面100字记下孩子某件芝麻小事,最后40字简略陈述我的看法或做法。在评论中我常能看到很有趣的回复,但有时也令我无语。比如儿子四五岁时,在饭店吃饭喜欢钻到桌子底下玩,我于是在微博上提到对他这个癖好的苦恼,探讨有没有什么把他从桌子底下拉出来的好办法。

这微博下面,便有人回复我:“一直潜水,今天看到这条微博很失望,不得不说一句。你是希望孩子吃饭时能乖乖地坐着,你就觉得在朋友面前很有面子对吧?儿童对空间敏感,所以喜欢钻桌底,再过几年就过了这个敏感期了,你见过一个二十几岁的人还钻桌底么?孩子们在玩他的,只要不伤害自己和他人,我们就无权去干涉。你之所以要去干涉,只是因为你觉得孩子在大庭广众下钻桌子底下让你没面子,其实你是爱自己的面子胜过了爱孩子。”

这段话听起来既有气势又专业,我有同意也有不同意。同意的是关于儿童对空间的敏感期,不同意的是,不能拿“二十几岁不会做”便推出“现在可以随便做”的结论,这在逻辑上没因果关系。而至于她所提到的,我一旦劝阻就意味着我爱自己的面子胜于爱孩子的感受,这个,我更加万万不能同意。

类似的事情还有,比如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你将之呵斥一通后还竟敢像方豚翁写日记一样地写上微博,简直就是不怕死,也许会有人评论你不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并犀利地质问,在你心中,到底是一面洁白的墙壁重要,还是孩子的感受重要?

也有与以上这类相反的。如果我们把以上这类回复者简单概括为“自由派”,那么与她们相反的或可称为“严肃派”。由于鄙人多数时候很不正经,有时候把孩子耍了一把、或被孩子耍了一把还沾沾自喜地写上微博,便有严肃派总结,我这是戏弄孩子,进而指出我会让孩子怀疑人生,我感觉她们接下去就要得出结论说,我这样不端的言行会诞生出一个没教养的孩子。总之教养这回事,在亲子教育的两派人士中,有着截然相反的做法和观点。我对此只想发一个在微信看到的图标,一只很怂的熊猫藏在草丛上,上方一行大字:吓得我都躲起来了。我感觉现在的教育理论市场也存在左右两派,这两派都那么坚定铿锵、高举高打、高开高走、斩钉截铁,这令我非常疑惑。

教育这件事,难道不是因为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而存在千差万异的情况么?难道不是因为每件事的具体情形而存在随时变通的处理方式么?怎么会有以一挡十的理论呢?比如还以钻桌子底为例吧,第一饭店桌子底下的地板灰尘很大,第二他钻在桌子底下,会令桌面上吃饭的其它人不安。从健康和现实考虑,把他从桌子底下拉出来还是更科学一点吧?至于如何拉出来,呆多久之后再拉出来,这些具体做法可以商榷,但由此得出“爱成人面子胜于爱儿童心理”的结论,便让我有一种错觉,觉得你得让你儿子上天入地,方能表达你高蹈的情怀,以及对儿童心理的忠心。还比如现在也有一种声音非常大,主张对孩子的学业要“放手”,不能以各种课外辅导班去加重他的负担。

理论上我完全认可。我的孩子还小,尚未面临学业问题,但是,我也能想象出这么一种情况:持这类旗帜的人士,一听到让孩子上辅导班就一脸鄙夷,斥责中国家长就是在你们这些人的推动下越来越焦虑。强行逼孩子上各种班固然可怕,可是如果孩子自己感到竞争的压力,想报这些班,需要父母的帮助,难道也要拦着不上报?或者坚持家长要“放手”、干脆让孩子自己搞定?那岂不是从一种不人性,走到另一种不人性。之所以想到这些,也是因为近来要不要读《弟子规》的讨论。

我儿子没读过弟子规,我也没有因为这场讨论而去研究它,但如果他愿意背诵,我是欢迎的,完全不认为他会因此变得奴性。就像我也不反对他唱凤凰传奇或者更恶俗的歌(一时举不出例子),他怎么唱,我都不担心他因此变成一个趣味恶俗的人。但是我也相信,也许会有一些这样的情况这样的人,即使严格声称不能唱凤凰传奇,骨子里仍是一个媚俗的人。

声称“一定要读”或者声称“一定不能读”,就与我上文提到的亲子教育左右两派一样,这种斩钉截铁的言论,都是同一性质。弱弱地说,“令人怕怕的”。前几年国学班非常流行的时候,我也非常困惑地看到类似的言论,诸如“经济大潮中浮躁的心只有在经典中才能沉静”,诸如“在中华古老智慧中看到缺失的传统”,让人觉得大气也不敢出,拯救民族就全靠它了。然后,陡然出现了相反的观点,有一些黄钟大吕突然变成洪水猛兽。吾友闫红有句话说得很好,真理总是腹背受敌的。因为你左右琢磨,左右犹豫,看到斩钉截铁的言论,不免想到与之相反的可能性的存在,结果就导致左右双方都无法把你拉入阵营。

这也不止是亲子教育方面,有一些情感类文章喜欢说“男人就是如何如何”“你若如何如何,对方则如何如何”,如此之类,也属同一道理。而在亲子教育方面,我对这点感受尤深。孔子早说要因材施教,为人父母者只负责一个孩子,更应该明白“非左即右”之可怕。所有的关于“孩子一定要干什么”或者“孩子一定不能干什么”的说法,都不妨警惕一点,因为每个孩子各有纹理和走向,无法想象有什么成规永恒适应。即便使到具体一个人一个家中,也是要看具体情况具体处理的。当然,我打下这一行字的时候,也猜到左右两派都会一起斥责我:你这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的。唉,辩论真难啊。

《别相信朋友圈那些育儿知识》相关参考资料:
育儿知识、科学育儿知识大全、育儿知识大全、科学育儿知识、幼儿园科学育儿知识、大班育儿保健知识、大班科学育儿小知识大班育儿知识、科学育儿小知识

最新育儿知识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