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育儿孕婴 > 童歌童趣 > 正文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20世纪的安徒生童话

发布日期:2022/3/11 10:48:44 浏览:161

全文共2478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其作者--瑞典人塞尔玛·拉格洛夫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

该作品相比于传统、采自民间的童话读物(如格林童话等)更具现代精神和气质。

尽管其开头部分与大多童话故事雷同(主人公偶遇小精灵,而后意外变小,以及后来的奇妙冒险),但是其并不是梦幻的、纯想象的、虚无缥缈的情景(尘封的宝藏、貌美如花的公主、未知国度的王位),其依仗的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所彰显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近代文明的成果。

作者通过童话的形式向读者传达的是基于宗教博爱精神的道德品质,更是地理、历史、民俗、科学知识。

另外,这部作品很适合孩子作为写作启蒙书籍来读,作品中讲述故事、描绘风景、描写人物和动物都非常恰当,用着最简单的词,却组合成最真诚的句子。

正如作家马原的“浅入浅出说”--最丰富的内涵往往可以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来(有点“高端的食材只需要简单的烹饪方式”的感觉)。

这部作品有很多版本,包括全文版和缩减版(缩减版的缩减程度也有所不同),同时也存在动画片版本,是一部即适合儿童又适合成人的读物。

如果只看动画片或者缩减版,读者会认为这是一部纯粹的童话作品,但是面对八百多页的全文版,才会发现这是一部依托于童话形式的地理教科书。

1902年,拉格洛夫曾是小学地理教师,她受国家教师联盟的委托,编写一本以故事的形式介绍地理学、历史学、生物学的儿童读物,这就是四年后出版的被称做“20世纪的安徒生童话”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作者并没有给读者过多的描述巨人、精灵、王国和公主等等,而是通过讲述尼尔斯听来的故事、他旅行中经历的故事以及他以前的小伙伴的故事来介绍瑞典的地理、历史、传说、动物、植物甚至经济、民生等严肃课题,让读者了解这个国家的地理风貌,体会动物和植物的生存处境,同时在科普瑞典的常识之外,还通过这些故事,让读者体会到快乐、忧伤、宽容和爱,引导他们成为一个诚实、高贵、善良和充满勇气,不要说假话的人。

相比于现在急功近利的国内教育环境,作者的心境显得十分珍贵。

在我小时候,要想上好的初中是需要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而现如今,特别在一线城市,小学都是有自主招生考试的,我之前和一个前辈聊天,她说她女儿周末早上5点多就要起床,要上滑冰课和钢琴课,另外还有英语课和奥数课,日常还需要背国学典籍(孔孟子之类的),而她女儿只是一个幼儿园学龄的孩子,我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也太累了吧,也在心底暗暗下决心,以后我有孩子不会让他/她这么累。

而这部作品也向家长传达了一个理念,被压榨的童年不快乐,快乐的童年不是一无所获,为什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选择如此严肃的方式呢,为什么我们不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用孩子的想象力去填补孩子的好奇心呢?

这部作品不仅仅讲述了一个童话故事,也不仅仅讲授了瑞典的大好山河,还尝试着引导读者探索心底的优良美德。

从开篇,尼尔斯是一个淘气、欺负小动物,甚至是捉弄小精灵的小男孩,经历一系列的旅行故事,到最终成为一个勇敢、正义,而且忠诚于伙伴、爱护大自然的小男孩,其中无时不刻在向读者传递阳光、美好的价值观。

善良、忠诚、正义,都是人们教育孩子常常提起的话题,而作品中最最令我动容的是尼尔斯的勇敢和向往自由。

“不过,小男孩想的是无忧无虑的日子,是有趣的玩笑,是冒险和自由,是高高飞在大地之上的旅行”,这也许是孩童时期最珍贵的一种品质了吧,是好奇、是勇敢、是探索。

而随着时光的剥削和霸凌,人们渐渐抛弃了这种优秀的品质,不再去探索,不再去尝试,甚至不再去向往,一切的一切都回归于日常,回首往昔,我们都无奈却虚伪的感叹成熟。

成年人的世界总是叹息未来的渺茫,然而,世上最大的悲哀又何尝不是可以看到未来呢?

放牛的孩子认为自己一辈子就应该放牛,读书的孩子就认为读书是唯一的出路,甚至那些富二代们永远不懂一个馒头一家三口的满足或者心酸,成年的我们,亦或者是成熟的我们都太冷静了,也都太理性了,我们太容易就分析清楚了现状,也太轻而易举的就看到了我们的未来,更甚者是我们下一代的未来。

因此,我们用我们的视角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社会,什么是世道,什么是聪明,什么是圆滑;然而,我们从来不曾站在孩子的角度,看这个世界有多大,有多少未知,又有多少可能。

常常网上会有询问儿时梦想的调查,大多的回答是当科学家、当医生之类的,我想知道有多少人也曾梦想拥有邻居家的洋娃娃,也曾梦想可以飞,长翅膀的那种,也曾梦想自己可以和自己家的小狗小猫沟通。

儿时的我们,想知道为什么火会伤害人,想知道为什么手中的玩具会掉在地上,想知道为什么一群小朋友要坐在教室里上课,想知道为什么天是蓝的云是白的……

儿时的我们不懂的东西太多了,心底的为什么也太多了,但我们会想着去改变、创造些什么,过独一无二的生活。

这部作品提醒我们,看世界的视角不仅仅有成年人的角度,还有小孩子的角度,甚至动植物的角度。

这部作品可能文学气息并没有那么浓重,也许是由于这部作品是以长篇童话形式呈现的“瑞典地理教科书”。

很多人认为作为诺贝尔文学奖来说,这部作品是不够格的,其充斥着浓烈的说教气息,并不是优秀的小说。

这个我们还是需要从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标准来说,在评奖的最初十年,瑞典文学院对“富有理想倾向”这一遗嘱的解释是“高尚和纯洁的理想”,因此多存在轻视文本以及作家对文学的贡献和发现的问题,“适度”、“平稳”与“和谐”成了衡量作品的美学标准。

从1901年至1904年,像托尔斯泰、托马斯·哈代、左拉并没有成为该文学奖获得者,这也说明那是该奖项对于文学性的审美与现如今是不同的。

倘若针对“高尚和纯洁的理想”,拉格洛夫则是当年诺奖的适合人选,她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热爱祖国、乡村、动植物,同时具有博大的母爱和童心。

康拉得·劳伦斯(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在他的《雁语者》的最后表达了对塞尔玛·拉格洛夫的敬意:“主要的功劳实在应归功于一位灵性而富诗意的瑞典籍女教师,她将野雁的呼唤译得恰到好处,既能掌握情感也能兼顾科学性,它呼唤:我在这儿——你在哪儿?”

最新童歌童趣
  • 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盛大开演05-16

    来源时间为:2024-05-11历经三个月的筹备,“2024昂艺术节”于5月10日在杭州临平大剧院启幕。由音乐剧之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亲自创作的英文原版音乐剧……

  • 童唱新时代守护红色基因05-16

    来源时间为:2024-4-18——全国青少年艺术教育系列音乐作品征集活动正式启动日前,由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北京爱义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新时代少先队红领巾音乐平台……

  • 法国大型木偶剧《拉封丹寓言》亮相长沙05-15

    来源时间为:2024-05-082024年是中法两国建交60周年。5月7日下午,法国街头大型木偶剧《拉封丹寓言》在长沙国金中心精彩上演。演出改编自法国著名作家让……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