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育儿孕婴 > 童歌童趣 > 正文

聚焦两会:音乐界代表和委员的声音

发布日期:2022/3/15 11:42:47 浏览:343

来源时间为:2022-3-5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2022年3月5日-3月11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2022年3月4日-3月10日在北京召开,我们一起来关注下“两会”上音乐界代表委员的声音。

叶小钢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文联副主席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叶小钢:伟大的时代要有伟大的作品!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伟大的时代要有伟大的作品!”叶小钢说,音乐界不仅要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还要创作更多具有国际水准的交响乐,通过音乐这一世界共通的语言,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谈及文艺创作,叶小钢说,浮躁是文艺创作的一大杀手。文艺创作不能一味求快、求多、急功近利,而是要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创作更多能够让后人记住、让自己骄傲的作品。

谈及文化自信,叶小钢认为,文化自信源于底气,自身有了过硬的本领才能有底气,而学生的文化自信更多体现在学生的艺术天赋和艺术才能,学校通过教育不断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他们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力提升了,自信心也会随之而来。

谈及发展方向,叶小钢表示,未来,在音乐领域,将会创新开设一些课程,研究音乐对于将来整个社会能起到的作用。包括考虑人工智能与音乐发展的关系,音乐与未来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音乐治疗问题。大力发展教育,同时要给教育松绑,要多种形式办学,同时要强调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要为中国的未来百年要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保民生中很重要的一条。

来源:香港阳光

韩新安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韩新安:加强新时代优秀少儿歌曲创作推广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心系少年儿童工作,亲切关怀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强调党和政府、社会各界要始终关心各族少年儿童,努力为他们学习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健康向上的、温暖的、好听的、有趣的优秀少儿歌曲,承载着孩子们的远大志向和成长力量,是促进孩子们认识世界、感悟生活,启迪智慧、润泽心灵、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分钱》《小燕子》《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爱北京天安门》《春天在哪里》《歌声与微笑》《大风车》《你笑起来真好看》等经典少儿歌曲,陪伴着一代代少年儿童长大成人,成为一代又一代人永恒的记忆。

但从目前我国少儿歌曲总体发展来看,真正让孩子们爱唱、爱听、爱传的歌曲精品难得一见。此现状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从创作来看,缺少职业化专业化年轻化的创作队伍,很多少儿歌曲的歌词过于成人化、口号化、抽象化,与孩子们的生活相脱离,缺乏思想性和时代性;旋律节奏陈旧,缺乏少儿气息,可听性和时尚性不足;演唱形式和编配过于贫乏单调,缺乏表现力和感染力;少儿歌曲创作征集等相关活动虽然每年都在举办,但实际效果不佳。二是从少儿歌曲的传播推广来看,力度和广度均亟需提升。虽然每年全国新创少儿歌曲数量不少,但通过主流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传播推广出去并被孩子们接受和传唱的非常有限,而因为传播推广力度不够,创作者的积极性在无形中被削弱。三是从校园普及效果来看,音乐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特别是在中小学音乐教材曲目选择上需更加注重喜闻乐见和时代感。

为新时代少年儿童创作更多更优质的歌曲精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润物无声般地在孩子们的心底生根发芽,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自觉肩负培育时代新人光荣使命的具体践行。对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加强新时代优秀少儿歌曲创作的引导扶持力度。建议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和相关群团组织,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培养打造一支45周岁以下的专业性少儿歌曲创作队伍,并通过举办研修班、每年一度的采风交流等形式,引导音乐创作者在传承弘扬好经典少儿歌曲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实践中获取创作灵感、挖掘创作元素,创作出更多符合孩子们身心特点和审美需求,并富有强烈时代气息的歌曲精品。

二、建立新时代优秀少儿歌曲传播推广工作机制。少儿歌曲如何真正发挥出丰富孩子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价值功能,促进少年儿童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和身心健康成长,关键一条是拓展和提高优秀少儿歌曲的传播推广渠道与力度。建议在现有工作成果与经验的基础上,成立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共同研究制定一套关于新时代优秀少儿歌曲创作推广的工作机制,以便加强统筹联动和各方配合,同时设立优秀少儿歌曲宣传推广专栏专刊和专业频道,充分发挥各级关工委作用,让更多适合儿童歌唱、格调积极向上的歌曲走进孩子们的学习生活,陪伴他们茁壮成长。

三、提升新时代优秀少儿歌曲的校园普及效果。校园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少儿歌曲普及氛围的形成,离不开教育部门的支持和推动。建议持续加强优秀少儿歌曲进校园普及力度,拓展和丰富中小学艺术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通过音乐课堂教学、课外艺术活动、校园歌手选拔、校园歌曲团体操等多种渠道,提升优秀少儿歌曲校园普及氛围和效果。在中小学音乐教材曲目选定过程中,要加强调查研究,树立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把那些符合新时代少年儿童审美需求的歌曲精品纳入教学曲目。

来源:中国艺术报

王黎光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北京音乐家协会主席

王黎光:提升学校教材中传统经典艺术作品比重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主席王黎光提出建议,让更多民族民间音乐、戏曲等传统经典艺术作品进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从小培养青少年的传统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信。

注重艺术的普惠性、人民性赓续民族文化血脉

美育教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而作为其中的关键主体,艺术教育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与家长的关注。“一提到美育、一提到音乐,很多人就会不由自主地往专业性上靠,其实它是来源于劳动人民千万年来的生活实践,恰恰是人最本能的一部分情绪与情感的表达方式,有其专业性,但更具有广泛的普惠性、人民性。”王黎光认为,应注重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传统民歌、戏曲中精华的部分,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普及性传播,而青少年就是重要的群体,“艺术院校的培养能力毕竟有限,远远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基于大中小学校的普惠性艺术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艺术的普及教育有何重要性?“这不仅仅是吹拉弹唱那么简单,它是净化心灵和塑造人格的重要手段,有文化认同与传承的功能在其中。”王黎光认为,文化的认同与传承一定要从人的基础教育做起,“胎儿靠脐带与母亲产生紧密血缘联系,我们通过什么与祖国与家乡产生深厚的情感联系呢?是文化,而传统艺术又是文化最通俗的外化形式,可以起到‘脐带’的作用。有了‘情感与热爱’这条根,就会更有归属感,产生文化自信,也就自然而然有了传承与前行的方向。”

润物无声循序渐进提升教材中传统经典艺术作品比重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和管理者,王黎光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着中小学美育和音乐教材的编订工作。他在政协履职调研中发现,一些教材在研究、编写上不够精雕细琢,布局传统文化、把握学生实际学习、课程需求、教育教学规律不够。

艺术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课程,而经典艺术作品则是艺术的重要载体。王黎光认为,中华56个民族的民歌非常丰富,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外化体现,如果教材中不去提高比重、充分展示,是非常遗憾的,“我们不仅要有贝多芬,更要有王洛宾;不仅要有帕瓦罗蒂,更要有郭兰英;不仅要有肖邦,也一定要有刘天华……要在教材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中,对比、形成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这样一来,文化自信和文化发展的建设就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性。”他表示,一本优秀的教材在突出育人导向、凝结智慧的同时,还要做到启智增慧,这十分考验教材编研人员的理论功底和专业能力。教材编研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应鼓励长期在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参与到教材建设中来,还可依托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充分发挥一流课程的优势,带动一流教材的编写。

他认为,作为教材来说,因为课时的限制,面面俱到显然不太现实,可由点及面铺陈开来,“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他建议,在小学阶段,可由启蒙教育入手,通过介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各族民歌,引导学生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从小打好中国底色;在中学阶段,可以较为系统地介绍民族民间音乐,引导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风格特点、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在大学阶段,除了民族民间音乐,还可加入戏曲、戏剧等经典作品内容,加强文化考察与专题研讨等环节设计,引导学生在厚植家国情怀、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同时,进行文化创新、理论创新与传承。

“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有义务、更有责任通过一切途径推进传统艺术教育工作。”王黎光也希望能有更多艺术教育工作者和他一起来推动此项工作,为青少年甚至全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来源:人民网

廖昌永

全国政协委员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廖昌永:完善“文教结合”机制,培养创新艺术人才

对高等艺术院校而言,舞台不仅仅是艺术实践的基地,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师生既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也是文艺战线的尖兵。通过“文教结合”常态化、精准化,实现教育与文化之间的长短结合、优势互补。

新时代以来,高等艺术院校在党的教育方针、文艺方针的正确引领下,人才培养实现跨越式发展,优秀拔尖创新人才登上国际舞台,弘扬主旋律、歌颂新时代的精品佳作不断涌现。

2021年,为庆祝建党百年,上海音乐学院主动谋划、积极推进,完成了“5+2”建党百年计划,推出原创歌剧《康定情歌》《霓虹灯下的哨兵》、交响合唱《龙华英烈颂》、交响套曲《龙华魂》、原创音乐剧《忠诚》、全国首部8K歌剧电影《贺绿汀》及新时代版《长征组歌》等。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演出仅举办24场,但“云”上展演获得巨大成功,仅新时代版《长征组歌》累计在线观看量就达2亿人次。上述全部剧目师生参与人数占全校师生总人数的70%以上,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双丰收。

但是,高等艺术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两项工作时,也会遇到瓶颈问题,比如学生舞台实践与高水平演出之间的联动关系、人才培养质量与文化市场检验、所属一流演出场地缺少文化资金的扶持等。

由于教育与文化分属不同管理条线,亟待有一种特别机制打破藩篱、紧密结合,进一步释放高等艺术院校的艺术生产力,同时也使得文化市场与人才培养高度契合,真正使教育能够插上文化的翅膀腾飞,文化可以接驳教育的引擎翱翔,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

艺术类高校应坚持教育本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同时坚持艺术实践融入教学。上海音乐学院从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要求着手,形成了独特的“教创演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高校也应承担在文艺创作、舞台展演方面的社会责任,以“文教结合”为路径开展社会服务,积极发布并实施一批国家级“文教结合”重大项目,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贡献原创精品、舞台经典,出作品、出人才。

我建议:以“部—部—市共建”夯实国家层面“文教结合”机制,从试点到推广分步实施;坚持立德树人,同时进一步解放艺术生产力、提升艺术产品质与量;“文教结合”精准化、常态化,文化与教育相向而行,取长补短。通过“文教结合”,可以较大程度上

[1] [2]  下一页

最新童歌童趣
  • 读《安徒生童话》有感05-10

    来源时间为:2023-09-12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606班胡轲棋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我喜欢读《安徒生童话》,那些故事中的曲折情节蕴含着深刻道理,让我受……

  • “大戏看北京”5月文艺资讯05-09

    来源时间为:2024-04-30黄河流域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文明的摇篮。1939年,光未然、冼星海在革命圣地延安创作了反映抗日救亡、反抗外……

  • 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出品的《中国我的爱》MV正式上线05-08

    来源时间为:2024-05-06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洋近日,由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出品,全国各地少先队员共同唱响的歌曲《中国我的爱》MV正式上线。北京市天坛公园、深……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