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育儿孕婴 > 童歌童趣 > 正文

少儿歌曲缘何难现经典

发布日期:2016/3/18 1:37:58 浏览:511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看见红的花呀看见绿的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曾经伴随了几代人的童年,但现在,《春天在哪里》《小燕子》《让我们荡起双桨》等经典儿歌,已很少从孩子们口中唱起。

属于孩子们的儿歌在哪里?儿童缘何不唱传统儿歌?记者从一家儿童刊物的编辑部了解到,现在能感染人的优秀儿歌作品太少,题材老化是当今儿童不愿诵唱传统儿歌的一个主要原因。

儿歌创作队伍不断萎缩,由于儿歌稿酬低,很多作者将儿歌视为“小儿科”。现在国内从事儿歌创作的大都是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创作出的儿歌节奏拖沓,内容枯燥,缺乏时代气息,说教意味太浓,孩子们难以接受。

六一前夕,在北京出席“优秀少儿歌曲创作推广创作研讨会”的专家普遍认为,优秀少儿歌曲作品匮乏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从创作上来讲,存在着成人化和缺乏对当今儿童心理的准确把握和针对性定位;从推广上来讲,传播渠道太少,手段比较单一。

首先,从创作层面来说,著名词作家黄奇石认为,儿童歌曲最重要的灵魂是“童贞、童趣、童心”,然而现在很多歌曲正在把大人的东西强加给孩子,一首好的儿歌应该是简单、明快、朗朗上口,而不是过度繁复的旋律和文学修饰。

此外,当今儿童的心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他们生长的环境差异很大,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求也日益分化,专业的词曲作家与儿童缺乏沟通。

“我们其实并不了解现在儿童的口味。他们喜欢周杰伦,为什么呢?比如我儿子的电脑里、MP3里面都是,我发现歌词里面其实有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很深奥的典故,现在的孩子已经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铁路文工团一级词作家杨启舫说。

“现在我们专门搞儿童音乐创作的人太少了,而且还需要一些创作上的引导。”中国音协副秘书长田晓耕指出。

东方歌舞团一级作曲家赵学军也认为,专业的作曲家不仅要深入实际,还应该从技术层面学习前人的经验,“为什么老歌流传广泛,可是我们现在新的创作却不是呢,大家说要朗朗上口,什么是朗朗上口?老一辈的作曲家给我们留下来了很多很实际的经验,应该进行总结,对新一代的作曲家进行培训。”

但是,专家们也指出,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我们整个社会对少儿歌曲创作的鼓励方面存在不足。

“整个音乐界目前创作环境本身就不容乐观,少儿歌曲尤甚。少儿歌曲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其他的比如教材、校园活动,都是公益性的。但是广播电视版权费到现在还是收不上来,没定出一个付费办法。另外,对词曲作家的宣传推介太不够了,这些都导致了在儿童歌曲的创作上专业的投入不足。”中国音协副主席王世光说。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傅庚辰也表示,儿童歌曲创作长期无利可图也是令儿歌创作陷入创作困境的原因之一。目前,为歌手创作一首流行歌曲,创作者往往能拿到上万元稿酬,而发表一首儿歌稿酬只有三五十元,“对儿歌没有足够的热爱和奉献精神的人,不可能长期埋头创作儿歌”。

目前,全国音乐广播电台多达百余个,每个音乐电台都有通俗歌曲“排行榜”、“风云榜”、“榜中榜”,却没有属于孩子们的排行榜,少儿歌曲的奖项越来越少。电视台每年通过各种晚会节目推出的歌曲有上千首,但其中的儿歌少而又少。

最新童歌童趣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