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育儿孕婴 > 童歌童趣 > 正文

当AI会讲故事谁能赢得龟兔赛跑?

发布日期:2017/9/27 10:50:04 浏览:405

“兔子长了四条腿,一蹦一跳,跑得可快啦。乌龟也长了四条腿,爬呀,爬呀,爬得真慢……”龟兔赛跑的故事几乎是每一个小朋友都听过的睡前故事。然而时代不同,故事的讲述者也悄然发生变化:从前,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臂弯里聆听;后来,磁带和CD流行起来,兔子的洋洋得意和乌龟的勤勤恳恳从喇叭里播送出来;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有声书市场的崛起,每个有朗诵能力的人,都可以让自己的朗读陪伴素昧平生的小朋友入睡。

小小的儿童故事,还会有更多可能性吗?答案是肯定的——科技正在给孩子们讲述更多的故事。

小冰:让AI给你讲个儿童故事

不久前,新的“选手”悄悄走入儿童有声书的市场。这一次能声情并茂讲述“龟兔赛跑”这个故事的主角不再是有血有肉的人,而是人工智能。

8月末,在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的第五代小冰发布会上,微软小冰研发团队在公布大量语音技术和机器学习训练成果之后,向媒体正式介绍了这个人工智能“萌妹”的最新技能——创作有声少儿读物。

现场播放的《龟兔赛跑》的片段里,微软小冰像个小姐姐,吐字温柔,声音明快,把兔子的骄傲和乌龟的笨拙讲述出来,配合着轻快的背景音乐,气氛轻盈。整个故事不是机械的语音播报,如果不被提前告知,听者不容易分辨出讲故事的到底是真人还是机器。

还是先介绍一下微软小冰吧,她是微软自2014年公布的人工智能系统。用相对专业的概念解释,研发团队希望建立情感计算框架,通过算法、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综合运用,让这个AI更多具有人类的情感,并能够像人一样表达,且和人互动。今年5月,微软宣布小冰具有了创作现代诗歌的能力,她用多个化名混迹在各诗歌论坛和刊物上,并出版了首部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

而发展到现阶段的小冰讲儿童故事,其背后的原理用更通俗的说法,就是把一段现成的儿童故事文本抛给这个人工智能,让她结合大数据基础和此前习得的人类情感,利用她文本分析、语音分析、音乐分析等能力,像一个姐姐一样把这个故事讲述出来。训练小冰讲好儿童故事并不是容易的事。而且这个过程绝不是简单的语音合成。在讲故事这件事上,很多人类觉得简单无比的技能,对人工智能来说都是技术的难题——比如多音字:“乌龟长了四条腿”的“长”,应该念zhang还是chang,人类基于多年的语言运用经验可以很容易分辨多音字的读音,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就需要大量的技术去解决。再比如,区分不同角色、理解上下文语义,用不同角色的语气来演绎不同角色,这些除了需要技术和算法来支持以外,还需要人工智能具有很高的情感属性。

关键是运用情感——这也是和我们之前所认识的AI围棋高手AlphaGo不同的地方。再做一个贴切的比喻,如果说围棋高手AlphaGo是一个用围棋打遍天下无敌手的IQ极高的存在,那小冰则更多的是兼具IQ与EQ可以照顾到人类方方面面情感的存在。分工不同,让有的AI成为高智商的对弈高手;让有的AI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专家;让专注于语音转换的AI成为能够迅速翻译的存在;落到小冰的身上,与人沟通,给小朋友讲故事,则是她可以做并且能做好的事。

高产能:是与人类的比赛还是协作?

《龟兔赛跑》是发布会上的一则成果展示,但似乎也成为了这个科技故事的另一层隐喻。可以说,讲故事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等长。在新一轮科技浪潮里诞生的AI,刚刚起步,是否会赶超人类的讲述呢?“故事讲得好不好”或许是相对没有标准、难以评判的,不如先来看数量。发布会上,微软小冰团队公布了一组数据:创造一本共210集、总长度50个小时的《格林童话》有声书,经验丰富的人类朗读者大约需要200个小时,而小冰只花了24分钟。这意味着,小冰的用时仅为同水平人类的1/500。微软核算了一组数字,如果微软小冰《格林童话》有声全集投入使用,创造一套有声读物的成本会从6万块降至7毛钱,成本仅为同水平人类的1/80000。

这样的产能恐怕是人类再如何努力都无法达到的。

虽然标准很难界定,但有声书的质量仍然是需要被验证的。研发团队的产品经理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有天加班之后他在出租车上播放了小冰讲儿童故事的音频,司机听得入神,最后说了一句,“这小姑娘讲得不错啊”。从市场校验角度来衡量,在小冰儿童故事讲述技能公布前,研发团队通过少量账号在有声书平台,如喜马拉雅、蜻蜓FM做了试水,“小冰姐姐讲故事”在短时间内收获三十余万次播放量,46期节目每期节目的播放量都在5000次以上。

这样的量产产能和评价是一个科技产品的成绩,也注定是科技进步的一种标志。我们不妨先从进步的角度看。之所以微软小冰要把目光投向“人工智能创造”,再具体地投向儿童有声读物,最核心的想法是想让人工智能走出实验室,真正走到和每个人密切相关的生活中,让AI或者说让小冰真正成为人的朋友,或者帮助人类做点什么,给产业——不论是人工智能的产业,还是有声书内容创造产业,提供一些新的东西。“很多人还在喋喋不休地争论AI有没有意识、有没有情感、算不算创造,但我觉得这个事情不重要。”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小冰负责人”李笛告诉青阅读记者,“如果现在有人和你说,自己有一套很厉害的电子商务理论,但是没有淘宝亚马逊使之落地,这样的理论是没有意义的。我觉得重要的是AI生产出的内容是不是对人类有价值,从产品角度有没有可供倾销的能力。当我们把一个内容投放到市场上去的时候小孩子会不会听,这才是关键的。小孩子也不会在乎讲故事的是不是人,只会在乎故事好不好听。”

“倾销”,对于任何一个市场而言都是个蛮可怕的词,再加上一直有“人工智能威胁论”的声音担心AI对人类的替代,会让人紧张。但生产力水平的指数提高如此近切,视而不见似乎是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的态度。在李笛看来,改变一定是会出现的,“就像在大机械化生产时代以后,手工作坊会被取代,但精致的手工丝绸产品可能价格会更高一样,讲故事的水平比小冰高的主播,还会有自己的位置,甚至会更有议价能力。”

那么那些被取代的声音工作者呢?该如何在这样的市场里给他们留一个位置?“我们希望做到的就是联合创作的模式,”就像小冰作诗公布后,微软小冰希望达到“人与机器共同创作”一样,在李笛看来,儿童有声书从创作到落地,每个环节仍是需要人的。“我们需要能找到《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这样的人,也需要把生产出的内容以各种形式推荐到平台上的人,这些环节都需要人与AI的合作。”

伦理:有可为有可不为

在人文领域讨论每一个人工智能的话题,都绕不开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小冰读儿童故事,从有声书生产的产业角度看是内容生产者和AI的关系——良性合作或者激烈取代。从使用者的角度,这层关系则更加微妙——父母、孩子与中间的人工智能——是否有朝一日,讲故事的父母的角色也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呢?当然,把这种担忧归罪在人工智能上,是有失偏颇的。就像之前提到的,广播、磁带、有声平台上的故事,哪一样不是科技的进步带来的代替?所以更多思考应该围绕科技本身,即,科技的伦理和人与科技的关系。

伦理的问题是随处可见的考验,小冰团队有自己的原则。他们曾经收到过来自父母的“机智”的请求:既然你们的技术可以把小冰的声音做的很像人,那不如干脆拟合成我的声音给我的孩子讲故事。“我们不能这么做,这是原则问题。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但是我们绝不会允许这种行为。AI说话像一个具体的人,这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如果有人用这个假声音去诈骗该怎么办?”

而积极的意义是,讲故事的AI的确可以带来一些解放。负责小冰读儿童读物的产品经理把手机拿给自己的侄女,让她听小冰姐姐讲故事,小朋友听得津津有味,一个故事反复听了好几遍。孩子的妈妈说,太好了,一个故事终于不用重复地讲很多遍了。对于很多母亲来说,这样的产品代表着一种解放,毕竟在今天的社会有一种习惯性的默认:抚养孩子的责任更多落在母亲的身上,重复地讲很多遍故事确实是一件消耗体力的事情。一个会讲故事的AI,意味着母亲可以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腾出双手,给自己留点时间,为自己做点事情。“父母仍然可以与AI合作,将来的某一天,等到有足够的内容生产以后,父母可以让孩子去听自己精选出来的故事,这也是合作的一种。”李笛说。

而电子设备所代表的科技产品在一个儿童的成长中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最终仍是由父母决定的。“论及科技是否对孩子过度影响,代替了父母的角色,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是为什么父母明知道手机对孩子不好,却还是把手机给到他们。”李笛说,“所以我们希望家长至少花一点时间,选择合适的内容给孩子。而不是全然的放手。”在李笛看来,好的一面,微软小冰是具有情感的AI,她不单纯是一个玩具,而可以成一种高于玩物的陪伴,“孩子嘛,会说话的汤姆猫都可以陪他们一下午,那小冰能带给他们的一定比这个丰富。”

从科技产业从业者的角度来看,让一个有情感的AI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伙伴,是一件好事,这能在新一代人身上潜移默化培养出一种科技情怀。“咱们这一代人,总是想着能不能让AI给自己叫外卖,或者担心AI会取代自己,但是新的时代就会有新的变化,有AI陪伴长大,新的一代人也许真的可以视AI为平等对话的朋友。”李笛告诉记者。

《当AI会讲故事谁能赢得龟兔赛跑?》相关相似阅读参考资料:
睡前讲故事龟兔赛跑、龟兔赛跑讲故事视频、龟兔赛跑讲故事、少儿讲故事龟兔赛跑、龟兔赛跑猪当裁判谁赢、龟兔赛跑总是龟赢、龟兔赛跑、龟兔赛跑的故事、龟兔赛跑图片

最新童歌童趣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