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育儿孕婴 > 育儿知识 > 正文

惊呆:孩子生存的意义就是“实现爸爸妈妈的理想”

发布日期:2017/4/18 19:09:12 浏览:327

大家好,我是玥玥妈妈,

热衷于幼儿心理研究及幼儿成长教育!

文:玥玥妈-

这篇文章,不是鸡汤,也不是励志文!满满的只有惊呆!

现在的孩子,有几个是在自由地成长?

有几个不是在父母的设定好的路线中一步的实现父母的理想,

达到父母设定的目标?

1

孩子真实的愿望:什么都不想学,只想玩

上周末,我去给女儿报兴趣班。

走进少年宫的大门,大厅里坐的全都是家长。

在走廊里,我碰到了一个四年级孩子的家长。她问我是不是来报作文的,我说不是。出于礼貌和好奇,我也问了这位妈妈是否给孩子报了作文,她说:“我们已经报了作文和拉丁舞,只是过来看看,让她去各个教室试听一下,看能不能再报个什么学学!”

我明白了,他们来这儿就像逛淘宝一样,淘一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培训班,可以再报一个两个。

和我聊完,她转身女儿进数学教室,可是那孩子怎么也不进去。

她的妈妈很着急地说:“来了半天,什么也没做,你就去听一下看感觉好不好,不行吗?整天就知道玩·!”

这时孩子非常愤怒也很坚决地说:“你不要让我去试听,我即使听了感觉再怎么好,也不会报的,我不想学!”说完孩子就生气的跑开了。

这时她的妈妈和我说,孩子其实成绩也不差,每门课也能时常考过九十分,但就是不稳定,你要问她想学什么,她必回答想学“玩”,一点上进心也没有,拉丁舞也是强迫她去学的,要依她自己除了玩什么都不想学的。

“如果不是妈妈要我学,我才不想学。”

“如果不是为了父母,我才不想考大学。”

“每天我争分夺秒好不容易才完成了学校的作业,想休息一下,想看看课外书或看一会儿电视,妈妈却又给我安排了额外的作业。”

……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一直在强调为孩子减负,可广州某中学一名老师说,现在孩子们的压力其实比以前更大,而这些压力,更多的其实来自于父母。

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比孩子自己还紧张,在社会分工如此精细,社会工作如此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做父母的还是无法摆脱成绩这根标尺,纂在手中衡量着孩子,压迫着孩子。

2

孩子的压力来自于父母的焦虑

为什么在小学的时候,孩子就已经有了那么大的学习压力?

徐浩渊博士说,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父母们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

就拿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刚毕业那会正处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转型时期,很多人都面临双向择业的挑战,以前那种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固定模式被打破,我们在第一次走向社会时就遇到了一个坎儿,之后我们经历了单位不再分房,看中的“铁饭碗”也被市场淘汰,解体、重组、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现在又正承受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与压力。

尤其是妈妈们,有着一个学龄期的孩子,自己因为家庭、孩子而失去了很多的工作的机会,我们的内心有许多的危机感、不安全感,对于能否适应这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他们可能因此而逃避或停滞了成长,却在不知不觉中将更大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让孩子承受了不可想像的压力。

这不应该完全归责于应试教育。

父母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期望把孩子逼到了无法喘息的程度。

从小学到大学,因为学习压力、心理压力而放弃了自己生命的孩子屡见不鲜,无论是我们身边比较熟悉的还是从新闻中了解到的案例不在少数。

在我的身边就有一个小学的孩子,因为学业问题,跳楼自杀,走的时候甚至连遗书都没有写,留给父母的是无限的悲痛!

还有一个孩子,因为无法承受学习上的压力,最终选择离开他的父母,在遗书中他写道:“为了不让爸爸妈妈再那么失望,我走了,从此你们也不用那么辛苦的赚钱供我读书了。我打破了我的存钱罐,这些钱你们拿去,不够就再加一些,去坐坐火车、坐坐轮船,你们去好好玩一玩吧,不要再那么辛苦了!”

其实,无论是父母期望孩子考上理想的分数,进入理想的大学或者学什么兴趣,还是孩子希望父母不要那么辛苦,出去看一看,玩一玩,这都是一种爱的投射。

他们内心的种种需求并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而是彼此的投射。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最爱的父母如果能出去玩一玩不那么辛苦就好了,事实上是他自己内心最渴望能玩一玩;

而父母最爱的是孩子,只要孩子能考上好的大学,自己的愿望也算了了。正因为父母的这种没能上一个好的大学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和实现造成了孩子的压力。

3

父母们常见的将焦虑、压力转嫁给孩子的几种情况

父母在不知不觉中,会将多种压力、焦虑、不安全感等转嫁到孩子身上。下面列几种比较典型的,各位父母对号入座。

1、“全陪妈妈”有劲儿全往孩子身上使。

她们看似是在爱孩子,但实际上是自己已经停止成长或者失去成长机会,而将自己的各种焦虑转嫁给了孩子。仿佛在孩子身上能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好似提高了自己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可能当妈妈的都对孩子更上心吧,在这么几年的全职生活中,我也差点将自己的一切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孩子身上。

但相比于有些妈妈,我觉得自己虽然是全职,但还没有全陪到不顾一切,只逼着孩子学习的程度。

曾见一个妈妈一学期给孩子报了七个兴趣班,真的让我感到恐惧的程度了。

从周一到周五除了作业外,还有补习班;周末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一点回家,全天都陪着孩子学这学那,周末两天都是满满的,两顿饭从没在家里吃过。

而这个孩子也因为各种才艺的学习,到处参加比赛获得了许多的奖品、奖状、奖杯。

我问过这个孩子学那么多累不累,孩子说不觉得累;

孩子的妈妈说,怎么会累呢,不付出努力怎么可能收获到鲜花和掌声!

可短短的坐车的二十分钟里,孩子却在车上整整睡了20分钟。

看着孩子我的心都疼了,怎么能不累呀!我只是突然觉得他们母子好像都是飘在云端里!孩子的每一次获奖当妈妈的更激动、更骄傲和自豪,更有成就感。这是最典型的焦虑转嫁模式。通过孩子的成绩,来舒缓自己的焦虑,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平衡感。

2、把“理想自我”转嫁给孩子,尤其是在知识分子家庭里更明显。

上面的案例中是家长自己放弃了自己,停止了成长而将焦虑和生存、社会的各种压力放在孩子身上了。

而这第二种情况是家长并没有停止成长,他们甚至在不断的追求更完美更理想的自我,比如说在一个工人家庭里,孩子只要能考个普通的大学就可以了,而在这个妈妈心里孩子必须上清华、北大,否则就是没达到自己的要求,如果孩子的各科成绩没有当年自己的成绩好或者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就会觉得孩子特别没出息,感觉自己特别没有面子。

于是对孩子表现出极大的失望,或者用一些极端的语言去攻击孩子,不允许孩子玩,不许孩子学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只要学习好,只要好好学习,其他的事情都不用做。他们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工具,为此他们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如何教育孩子,犹如加工一个产品。

甚至,有的父母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债务人,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几乎没有了温暖的亲情关系,他们爱着自己的孩子,但却也逼着孩子“还债”,站到了孩子的对立面,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这也是一种焦虑转嫁给孩子的模式,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在学习,但我知道无论是什么样的家庭基础,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他们的起跑线是一样的,有知识的妈妈和工人家庭、农民家庭的妈妈生出来的孩子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理性看待成绩,更多的关注于孩子的心理和身体的健康,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在情商教育上多一些用心可能更好。

3、以“打是亲,骂是爱”为借口,通过打骂孩子宣泄情绪。

最近网络上也出现了很多教子成功的案例,出现了“虎妈、狼爸”,引起了几个教育派别的激烈讨论。

这其中,不乏有一些极端的处理方式。

比如有一个爸爸在女儿做错了事情后,竟然剁掉了自己的手指,倔强的女儿一直不肯认错,可看着爸爸鲜血直流的手指,她又害怕又自责,哭着跪在了爸爸的面前向爸爸认错。她的爸爸这样做的理由就是孩子虽然已经是中学生了,可由于从小娇生贯养,打骂都不起作用,只能这样以自残的方式来逼女儿;

另一个爸爸对待自己的儿子也很极端,每次儿子考试不好就会挨一顿打,一直打到孩子承诺下次一定好好努力,哭得凄凄惨惨,才会停下来,之后还说他只有这一个儿子,就是因为太爱他了所以才打他,是希望他能门门功课都要优。

可他的打骂不仅没有让儿子成绩变好,反而儿子越来越厌学!

看起来这个爸爸是很爱儿子,可实际上,在他的潜意识里,他只是通过打骂儿子来发泄心中堆积的各种负面的情绪,比如他可能工作上不顺利,家庭中也不和睦等。

这个爸爸也很溺爱他的儿子,因为后来有一次儿子说要一件名牌的运动服,虽然这要花掉他大半个月的收入,可他还是给儿子买了,因为他看见儿子所在班上的孩子们都是穿的名牌。说他是爱儿子,还不如说他是怕自己丢了面子,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家长其实也不在少数。

4、专家、学者等高知家庭的悲剧:把孩子当成了试验品,当成了实现目标的对象。

对于孩子来说,自己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自身都是研究完美教育的专家、学者,孩子从一出生,他们就为孩子设计了一套“成才”方案,从小孩子便如科学实验室里的“小白鼠”,一步步地都必须按照父母设计好的路线去成长和发展。

有一个孩子的父母都是某名牌大学的教授,孩子从小按着他们的方式去发展,小时候都挺好的,可是长大后,参加完高考,却因为担心自己考不上重点大学而受不住心理上的压力自杀了,可在成绩公布出来以后,这个孩子的分数却超过了重点大学录取的分数线,真的好令人惋惜!

孩子的悲剧在于父母都因为自己是学者、专家、教授,而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平庸,他们认为那简直是对自己职业的一种嘲笑,于是让孩子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压力。他们力求于证明自己,追求自己的梦想,却忘记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而不是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更不是某项理论研究的实验品、证明者!

4

玥玥妈碎碎念

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但也是一个知识竞争、信息爆炸的年代,孩子从一生下来就处在竞争的漩涡里,而不像我们小时候,他们已经不可能再有那么无忧无虑的童年了。他们其实从小就已经开始承受社会的各种压力了。

我们都是为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将来能有一份理想的工作,能获得可观的收入,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可是我们也应该正视自己的各种经历和际遇,学会坚强,学会温和,学会用成长去面对和解决自己的所有问题,而不能将心中的害怕和焦虑转嫁给孩子,让孩子倍增压力。

一个一个触目惊心的案例,应该足够因为父母的重视和反省。

我经常也看到这样的言论:现在真正要受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其实,我也一直很赞同这种观点。

我想我们应该通过自我成长提高自己的能力,与孩子一起成长,不断的修正自己,用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式爱我们的孩子,在孩子的人生中担当起引导、照顾、教育的责任!

《惊呆:孩子生存的意义就是“实现爸爸妈妈的理想”》相关参考资料:
生存的意义、爸爸妈妈我爱你、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听我说、亲爱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去哪儿、爸爸妈妈不懂我、感谢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的橡树

最新育儿知识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