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育儿孕婴 > 童歌童趣 > 正文

阅读时,我们在一起

发布日期:2023/8/3 12:43:53 浏览:232

体验到不那么正面的情绪,在高速公路上快速移动令他的神经受伤,铅笔整整齐齐躺在盒子里他体会到无情的悲哀,一尘不染的公共场所、寂寞的接待室、盥洗室让他感到凄凉。诗人为什么这么激动?又为什么如此易感?诗人的种种表现对我来说像一种纾解,因为生活中有些人的乐观如同密不透风的高墙,平和的进取更挟带着冷漠和残酷。只有在诗歌的疆土,愤怒和疯狂会被原谅,因为诗歌的存在意味着人不再对世事沉默,不甘于做瞎子、哑巴和聋子,诗让人了解自己还有眼睛、嘴巴和耳朵。(推荐人董子琪)

《尤利西斯》(插图版)[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著/[西班牙]爱德华多·阿罗约插图萧乾文洁若译

后浪/中图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10

已故的爱德华多·阿罗约是一位西班牙画家,1989年起,他开始为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创作插图,并寄希望于在1991年乔伊斯去世50周年的时候将其出版。然而这一计划遭到了乔伊斯孙子的反对,理由是他认为自己的祖父不会希望自己的文字配有插图,但真实情况可能恰恰相反,因为乔伊斯生前曾邀请过毕加索和马蒂斯为《尤利西斯》配图,却并未如愿。总之,事情在2011年乔伊斯作品进入公版期后有了转机,2018年阿罗约看到了第一章的排版,同一年他与世长辞,但他留下的134幅彩色配图和200幅黑白插图留存了下来,并且在今年有了中文版。这300余幅插图风格多样主体简洁,有的自由奔放、有的充满童趣,画家不拘泥于各种介质,画面的趣味性很强,能感受到阿罗约本人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和自由的灵魂。(推荐人姜妍)

《瘟疫之夜》

[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著龚颖元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10

这是诺奖得主帕慕克的最新历史小说。作者杜撰了一个位于爱琴海的奥斯曼帝国的岛屿,并想象瘟疫降临时这个岛屿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作者重点讲述的并不是瘟疫带来的可怕后果,而是人们如何因为对待瘟疫的不同方式而分裂。如何遏制瘟疫在岛屿上的传播?用西化现代的医学方法还是依靠咒语的力量?是遵守隔离指令还是听天由命?一方面,岛屿上的穆斯林与基督教人群产生了分歧。另一方面,政府刚性的隔离与封锁措施引发了民众的不满,铁腕总督“不计成本”的动作:将不同意见者扔进监狱,对宗教场所也进行清洗消毒,更让许多人产生了对防疫的抵制心理。当局也并非铁板一块,岛屿总督如何在防疫中获得帝国苏丹的信任又是另一个难题。帕慕克的小说挖掘的正是瘟疫与心态、文化的关系:瘟疫不仅能够摧毁人们的身体健康,也能催化人群分裂、诱发矛盾和仇恨。(推荐人董子琪)

《关于女儿》

[韩]金惠珍著简郁璇译

一頁folio·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0

母女是常见的文学主题,但是以母亲视角进行的书写并不算主流。《关于女儿》拥有一种惊人的熟悉感:“要怎么做才能成为女儿眼中的好人?”“女儿已经离我太远、再也不会回到我的怀抱里”——这还真像许多母亲会说的话。金惠珍的笔触朴素,却把乱世中的忧虑刻画得很好,母亲忧心于女儿参加的反抗运动,担心她的性取向会给自己造成伤害,这出自于本真的爱,又往往为女儿所厌弃。读到后记,我才明白其中的深意:曾经信奉家庭主义、以血缘为纽带的韩国社会行将瓦解,于是,母亲想让女儿嫁人以及让女儿回到自己身边的愿望,就如同能抓住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如后记所说,为了改变女性的处境,必须首先改变对“家庭”和“个人”这两个概念的认知,“这不是宿命论的问题,而是存在论的问题。”(推荐人尹清露)

《幽女出没的地方》

[日]松田青子著陈晓淇译

后浪·九州出版社2022-10

“在鬼故事中,死亡会让你从身体中解放出来,让你变得更强大。这就是吸引我的地方。”松田青子曾经在一篇采访中这样说。这本书把日本民间传说、传统剧目等故事中的女性角色放到现代都市的背景之下,全无过去女鬼故事充满怨念、想要复仇的森森鬼气,反而相对明朗,颇具都市气息。书中涉及女性嫉妒内容时,并没有将之作为负面的东西去书写,反而去了解这背后的苦衷,“嫉妒性深重是一项非常优秀的才能”,“不要亲手拔下自己的獠牙”。《毛发的力量》这篇中,作者也谈到了“变成什么样子都无所谓”,“只希望拥有某种力量或特殊能力,能在关键时刻给对方致命一击”,种种描写摆脱了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也摆脱了从受害者思维去看问题的控诉式写作。(推荐人潘文捷)

社科思想《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

刘瑜著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科普写作是难的,因为放下艰深意味着袒露基底,因为温和的商讨、清晰的议事,需要沉住气更需要勇气。从民主问责到国家能力,刘瑜对基本概念的娓娓道来颇为难得,她多元丰富的比较视野也难得。当我们的视线跳出此时此地,看到更多他时他刻,会发现世界从不是非黑即白,敌我两立,认识他者的复杂才是明晰自身的前提。这是一本颇有意义的书,理解政治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情,也是一件异常重要的事情。(推荐人徐鲁青)

《寻找门卫:一个隐蔽的社交世界》

[美]彼得·比尔曼著王佳鹏译

薄荷实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

虽然社会学者对服务员、送奶工或美甲师都进行过研究,但门卫却很少有人问津,在美剧《大楼里只有谋杀》中,主角是挥金如土又时髦的曼哈顿上层,但那个不常出现的门卫大叔又是怎样的人?作者比尔曼发现,门卫这个群体乍一看毫不起眼,但这隐蔽的身份反而为观察大楼生态提供了绝佳的“杠杆”——公寓大堂是他们栖居的地方,也勾连起私人和公共的中间地带;他们的收入不低、具有很强的职业属性,却在阶层方面远低于住户,所以必须每天面临空间距离和社会距离的紧张关系。我边读边发出感叹:能想到以门卫为研究对象,作者真是天才!不过,这本书不仅有绝佳的田野素材,理论框架也很细致扎实,作为民族志或通俗读物来读都很有趣。(推荐人尹清露)

《在绝望之巅》[法]E·M·齐奥朗著唐江译

明室Lucida·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6

我不欣赏齐奥朗,我嫉妒他,因为他年轻且早熟得可怕,因为他的存在主义式痛苦正在我体内慢慢消退。他用诗性推翻三段论,以真情颠覆苏格拉底式理性:“我喜欢留有血肉气息的思想,我偏爱从性紧张或神经压抑中产生的观点,胜过空洞的抽象千倍。”他叫喊,要过感性生活,而非理论生活:“被一种内在的无限感所折磨,这意味着活得如此炽烈,以至你觉得自己就要因生命而死。”杰出的思想不从文献资料里来,它由生命直觉激发,在切身的痛与爱里回荡。这本小书收录了齐奥朗粗野的血、泪和真情,当我发觉丧失了向死而生的勇气,当安全与节制正把我困住时,我都会把它拿出来一读再读。(推荐人徐鲁青)

《静默之身:残障人士的不平凡世界》

[美]罗伯特·墨菲著邢海燕译

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8

墨菲是一位人类学教授,因病致残后半生都要在轮椅上度过。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在残缺的身体中找到了“激情和力量”,决定写下自己的经历。今年出版的另一本书《诉说忧伤:抑郁症的社会学分析》其作者同样是一位病痛亲历者,区别在于,《诉说忧伤》是通过自我经验共情广大抑郁病友;而《静默之身》则是一本自传式民族志:墨菲既是观察者,也是被观察的对象。作为一本初版于1987年的书籍,书中提到的理论如戈夫曼的“污名化”、维克多·特纳的“阈限空间”已不再新奇,但读来仍会折服于老爷子的勇气,“正如残障者的身体永远受损一样,他们作为社会成员的地位也是永久受损的”,我们能拥有一个让残障人士也能活得健全的社会吗?当这本书被更多人读到,或许就算是往前走了一点吧。(推荐人尹清露)

《在美国教历史:从书桌到讲台》

姚平、王希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10

这本书既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学生在美国的求学和奋斗历程,也展示出丰富多元的美国高校历史教学图景。这些高校选择什么教材进行教学、如何上课;美国大学的运作和管理是什么样;作者们如何面对跨文化交流中出现的种种情况;书中有着较为丰富的面向,不同的读者可以各取所需。对我来说,这些老师们列出的一些课堂用书很有实用价值。(推荐人潘文捷)

历史《破碎的生活:普通的德国人经历的20世纪》

[美]康拉德·H.雅劳施著王晨译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

在恶的时代里,加害者与受害者的身份往往模糊不清,普通人既是政治压迫的受害者,又是独裁统治的帮凶,《破碎的生活》里记录了太多这样的故事,书中收录了七十多个德国普通人的回忆,他们在二十世纪初出生,纳粹统治笼罩了青年时光,在暮年,大多数人以别无选择开脱曾经的恶之平庸。书中作者归纳的部分虽有杂乱之处,但他在发黄纸张里捡拾而起的记录启发颇深。穿过叙述的修饰与遮掩,我们仍能看到个体被时代齿轮推着走的时候,始终可以做出有限的、尽力的选择,也看到私人生活一旦同邪恶体制共谋,最终总会被后者反噬与倾轧。(推荐人徐鲁青)

《尧风舜雨:元大都规划思想与古代中国》

王军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3

本以为会先看到王军写的梁思成传,结果没想到先等来的是这本《尧风舜雨》,但也不奇怪,关注北京城尤其是元大都的城市布局,是王军由来已久的兴趣点。在城市中建造专门用来报时的钟楼和鼓楼这一制度就起源于元代,并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们的存在形成了新的城市中心广场带来了商业繁华,而这一建造过程又恪守了《周易》《淮南子》等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天文与人文建制,《尧风舜雨》便是在溯源。其中涉及的阴阳法式是其外在的部分,而王军还试图追溯的其中的环境思想,忽必烈在元大都的中央建造齐政楼,其中也包含着自尧舜以来的道统与治统思想,他试图在书中回答,古代中国是如何走出一条“从文化多元一体到国家一统多元”的发展道路的。(推荐人姜妍)

《再造国家:埃及在19世纪》

[英]蒂莫西·米切尔著张一哲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7

这本书最初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将解构理论扩展到历史和政治分析,通过重读欧洲与19世纪埃及的殖民遭遇,检验西方秩序和真理概念的特殊性。在米切尔的描述中,欧洲人想要把殖民进程呈现为博览会的世界,不能或者不愿意接受埃及并非是一个容易通过“博览会模式”来理解的地方。而东方则拒绝自我呈现为一场展览,因此表现得无序而且缺乏意义。接着,殖民进程就开始引入秩序——作者对军队组织方法、示范村、城市规划以及其他殖民计划进行了讨论,涉及建立秩序如何产生结构性的影响。作者还探讨了阿拉伯语的改造,揭示出语言与权力、秩序之间的复杂纠葛。(推荐人潘文捷)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罗新著

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7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历史书。主角王钟儿像一尾红色的鱼,在字里行间游弋,时隐时现,透过历史事实和皇权制度的层层迷雾,那一点红色始终牵引着我们的关切——她是没有选择又“幸运”拥有余生的人,她是政治机器轰鸣下努力求生的人,她是被帝王感念而获得一方墓志铭、并因此被今日的我们读到的人。关于这位宫女,一方墓志铭只能提供很有限的素材,罗新老师说,写作的时候怕把她弄丢了,而《漫长的余生》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更是一种历史(对小人物,对女性)的关切和历史学家的思考方式。(推荐人黄月)

《商品帝国:一部消费主义全球史》

[德]弗兰克·特伦特曼著马灿林桂强译

后浪·九州出版社2022-8

谈到消费,我们太容易往消费主义、阶级区隔的方向去批判了(鲍德里亚和布迪厄的学术生命力可见一斑),我就写了不少相关的文化评论。但今年我意识到这是非常单一的视角,不仅用它来理解当代中国未必有效——中国是否已经是一个消费社会也仍待商榷——用它来理解那些成熟的消费社会也有可能会产生偏见和误解。在《商品帝国》中,作者通过梳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最新童歌童趣
  • 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盛大开演05-16

    来源时间为:2024-05-11历经三个月的筹备,“2024昂艺术节”于5月10日在杭州临平大剧院启幕。由音乐剧之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亲自创作的英文原版音乐剧……

  • 童唱新时代守护红色基因05-16

    来源时间为:2024-4-18——全国青少年艺术教育系列音乐作品征集活动正式启动日前,由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北京爱义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新时代少先队红领巾音乐平台……

  • 法国大型木偶剧《拉封丹寓言》亮相长沙05-15

    来源时间为:2024-05-082024年是中法两国建交60周年。5月7日下午,法国街头大型木偶剧《拉封丹寓言》在长沙国金中心精彩上演。演出改编自法国著名作家让……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